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的发情与交配是其扩大种群数量提高自身适合度的重要途径。在灵长类中,研究雌性的性激素分泌水平和生理周期信息不仅能揭示其繁殖规律,也是进一步了解雌性性行为、性策略、雄性交配投资及物种进化的重要途径。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是我国Ⅱ级保护动物,被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由于其繁殖期无明显的性皮肿胀现象,且体型较大受孕后腹部变化不明显,加之栖息环境复杂,不同物种性激素测定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等原因,导致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对短尾猴雌性生理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关于雌性短尾猴不同生理状态下性激素水平的分泌规律及月经周期、孕期等基础生理信息的研究也较为缺乏。本研究以黄山野生短尾猴和铜陵动物园笼养短尾猴中成年雌性个体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10月10日至2019年10月3日期间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连续跟踪采集目标雌性个体新鲜粪便633份,使用行为取样法记录交配行为,全事件记录法同时记录雌性的发情状态、产仔日期等信息。利用野生和笼养两种取食状态下的短尾猴粪便样本,从不同粪便处理方式(湿便、冷冻干燥粉碎、冷冻干燥研筛)、不同激素提取(乙醇加热法、甲醇乙醚法、乙醇丙酮法、甲醇乙醇法)与检测方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面评估粪便性激素水平测定效果的最佳方法,并将最佳测定方法应用于野生雌性短尾猴生理周期研究中,分析雌性短尾猴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性激素水平,结合不同激素指标(雌酮、雌二醇、孕酮、孕二醇)对排卵及妊娠诊断的指示效果,以及雌性交配行为、发情状态、产仔日期等推断短尾猴月经周期及孕期长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粪便性激素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发现,冷冻干燥研筛法处理粪便性激素测得雌二醇(E2)与孕酮(P4)含量最高,湿便直接检测激素含量最低。冷冻干燥研筛法与冷冻干燥粉碎法提取雌二醇与孕酮含量在野生短尾猴粪便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笼养短尾猴粪便中无差异(P=0.112,P=0.065),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两种生境下短尾猴取食食物的纤维素含量有关。2.对粪便性激素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雌二醇(E2)抽提结果显示乙醇加热法提取E2含量最高,与甲醇乙醚法(P<0.01)、乙醇丙酮法(P<0.01)、甲醇乙醇法(P<0.01)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性。甲醇乙醇法与甲醇乙醚法无显著差异(P=0.279),与乙醇丙酮法具有显著差异(P<0.01)。甲醇乙醚法与乙醇丙酮法无显著差异(P=0.128);孕酮(P4)抽提结果显示乙醇加热法提取P4含量仍最高,与甲醇乙醚法(P<0.01)、乙醇丙酮法(P<0.01)、甲醇乙醇法(P<0.01)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甲醇乙醇法与甲醇乙醚法(P<0.01)及乙醇丙酮法(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甲醇乙醚法与乙醇丙酮法无明显差异(P=0.895)。3.放射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孕期个体粪便雌二醇含量效果显示,放射免疫法更加灵敏,检测孕期个体粪便雌二醇含量在高水平5000-50000 pg/g波动,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得雌二醇含量极低,小于700 pg/g,未能反映个体孕期激素分泌的真实状态。4.通过排卵及妊娠激素指标指示效果的对比发现,雌酮(E1C)与雌二醇(E2)波动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波动周期极不明显,无法判断个体排卵信号,对短尾猴雌性的生理周期不能做明确指示。E2含量变化可明确显示排卵峰值推断个体生理周期信息。孕二醇(Pd G)整体含量较孕酮(P4)稍高,但激素水平趋于直线,排卵前后均无显著波峰,P4检测有明显黄体期波峰。雌二醇与孕酮较雌酮和孕二醇更适合作为生理周期信息诊断的指标。5.对野生雌性短尾猴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期间粪便性激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野生雌性短尾猴月经期间粪便雌二醇(E2)平均含量约为2578.87±168.99 pg/g,波动范围约在0-5000 pg/g,排卵期雌二醇峰值含量分别为4906.9pg/g与4962.9 pg/g,约为基准值的1.90倍和1.92倍。怀孕初期雌二醇含量呈伴有大幅波动的缓慢上升趋势,孕后期稳定在较高水平剧烈波动,分娩后哺乳期激素显著回落至未孕基准值。初步判断雌性短尾猴月经周期为30d,孕期长度约为158.6±2.9d(n=3)。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冷冻干燥研筛法处理雌性短尾猴粪便,乙醇加热法提取粪便性激素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激素含量效果最佳,初步得出雌性短尾猴月经周期为30d,孕期长度约为158.6±2.9d(n=3),为后续深入研究短尾猴雌性繁殖生理学奠定了基础,也对阐明野生短尾猴的生理行为机制、促进野生短尾猴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