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是基础,管是关键,效益是根本。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载体,是农民赖以生存、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但是农村生活的前提,也是农业经济止常运行的基础。为了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着力强调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经过不断地建设,农田水利、田间道路、防护林、电网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观,但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权责不明导致的“公用地”悲剧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前期建设、忽视后期管护”现象,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管护主体不明确、监管机制不健全、管护资金无来源、工作职责不明确、单项工程出现管护空档甚至无人管理等建后管护效率低下现象。因此,如何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做到建管并重,抓好管理,延长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周期,充分发挥设施效益是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系统工程,其效率受到政府主管部门、村委会、农户及专业化组织等各方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首先通过分析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效率的影响体系结构,提出由政府部门的管理、村委会的行为、农户的行为以及专业化组织的行为组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主体的因素和由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的经济性、生态环保性及工程质量组成的建后管护效率的因素,构建了了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效率影响闪素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其次运用AMOS7.0统计软件对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以期检验并修正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效率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找出各建后管护主体对农业基础设施管护效率的影响机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效率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被明查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的意愿及程度较低。229位(古样本总数的66.3%)农户明确表示不愿参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后管护,仅有116位(古样本总数的33.7%)表示愿意参与建后管护:245位(古样本总数的71.1%)农户表示目前参与建后管护的程度一般、不太深或不深,100位(古样本总数的28.9%)表示目前参与建后管护的程度非常深或比较深。(2)被调查人员对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现状不太满意。调查结果显示有177位被调查人员对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的建后管护的现状表示不太满意,古样本总数的51.2%;有39位被调查人员对此持很不满意的态度,古样本总数的11.2%;而仅有37.6%被调查人员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或一般。这也充分说明了随着对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的重视,建后管护水平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权责不明导致的“公用地”悲剧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前期建设、忽视后期管护”现象,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政府人员、农民以及相关专业组织管理人员等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现状表示不太满意。(3)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各主体间权责利的配置与村委会行为的因子关系最强,与专业化组织行为的因子关系其次,而与农户的行为及政府部门的管理间的因子相关系相对较弱。(4)建后管护各主体间权责利的配置对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的经济性、生态环保性及工程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影响。(5)专业化组织的行为对农业基设施建后管护的工程质量的作用非常明显。(6)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的监督检查机制、补偿机制及激励机制具有较强的因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