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常见的社会性刺激,面孔可以快速被检测并识别,但这种高效的加工也带来了代价,例如对类面孔信息的过度敏感导致的误报,因此人类会经常在其他非生命物体或随机图案中检测到面孔,这种常见的错觉被称为面孔空想性错视,这种过度的敏感有助于发现隐藏的威胁。有大量研究表明,该现象同时受到刺激本身的自下而上信息,与来自高级区域的自上而下调节影响。近期的研究发现,该现象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更容易看到不存在的面孔,但也有研究没有发现性别差异。那么性别差异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性别差异是否存在于自下而上信息的提取阶段?例如对面孔结构的加工能力不同、或是视觉特征整合,即整体局部加工倾向的的不同导致?还是存在与自上而下调节阶段,例如不同性别对潜在社会性刺激的检测标准不同导致?这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一中,选取男性25人,女性26人,通过要求对图片内容自发报告,以及对物体类面孔程度进行评分,检验了在有/无面孔检测要求的情况下,面孔空想性错视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不同任务的成绩是否有联系。在研究二中,选取男性33人,女性36人,使用经过模糊处理消除细节信息只保留结构信息的面孔,采用延迟匹配任务考察性别间面孔结构加工能力差异。所有被试也进行类面孔程度评分任务,以性别为调节变量做面孔辨认成绩与评分的回归,进一步分析性别差异是否由面孔结构加工能力的不同导致。研究三选取男性38人,女性39人,使用Navon范式考察性别间是否存在整体局部加工倾向的差异,所有被试也进行自发报告与像面孔程度判断任务,以性别为调节变量做整体局部倾向对面孔错视程度的回归,分析整体局部加工如何影响面孔错视。结果发现,在研究一中,面孔空想性错视的性别差异只存在于要求检测面孔时,女性评分高于男性。并且,仅在男性中被试的自发报告成绩与类面孔程度评分呈正相关,而女性被试中二者无关。在研究二中,女性对模糊面孔的辨别成绩高于男性,但该成绩无法预测对物体类面孔程度的评分。研究三中,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整体加工,加工倾向可以正向预测类面孔评分,但受到性别的调节,在女性被试中越倾向于整体加工,对物体类面孔程度评分越高,而在男性被试中两者无关。说明当检测到可以被视为面孔的倒三角结构时,女性会倾向于将其判断为面孔而男性不会。研究结果表明,要求检测面孔会使女性更容易将物体判断为面孔,检测面孔任务对男女影响不同,仅增加了女性的面孔错视。面孔空想性错视的性别差异不受女性对面孔结构的加工优势影响,也不是性别间整体局部加工倾向的差异导致,而是在要求检测面孔时女性对“什么是面孔”有更宽松的判断标准导致,说明不同性别对潜在的社会性刺激(面孔)有不同的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