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实证研究--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32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作为公众获取艾滋病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艾滋病知识的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公众的艾滋病态度形成与改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着五个主要研究问题展开,首先是在数据呈现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媒介对艾滋病议题的属性议程的建构手段。研究发现,媒介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与“真实世界指标”间不存在直接对应的关系,不同的报纸间,尽管在发行区域、属性及级别上各有不同,但是在报道主题、报道体裁、消息来源、报道版面及报道语气上,各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各报纸在艾滋病议题上的媒介议程非常相似。
  在议程设置过程分析中,纳入了艾滋病议题的公众议程与政策议程。研究发现,在艾滋病议题上,政策议程是议程设置过程中的原动力,对媒介议程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政策议程对艾滋病议题的定位直接影响了媒介艾滋病报道的阶段性变化,同时,政策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也非常大。在西方社会表现活跃的媒介议程在中国社会的艾滋病议题上的表现却比较消极,多数的议题建构行为是对政策议程的附和或被动反应。公众议程是媒介议程与政策议程的影响目标,却并没有得到重视,公众议程对其他议程的反向影响力相当微弱。
  研究者普遍认为自2003年以后,媒介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进入到更为科学与人性的阶段的,但是,由于媒介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既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媒介组织间相互影响、新闻生产框架、个体记者素养等因素,其在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报道主题分布不平衡、报道体裁单一、报道集中于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媒介议程在整个艾滋病议题的议程设置过程中的表现也比较消极,媒介报道对公众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媒介在艾滋病议题的社会解决中所能够和应该承担和发挥的社会功能不相符,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媒介议程对政策议程的过度依赖。最后,针对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具体的个体记者素养培训、重视公众议程需求,以及提升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在艾滋病问题的解决及媒介议程在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等。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国家是具有身份和利益的实体,并且一国的国家利益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由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定位所形成。国家身份决定国家利益的界定,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行为。纵观今日世界,全球化的浩浩潮流奔腾不息,国家间的交往互动日趋频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早己形成。国家身份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观念因素,对国家利益和国家行为的影响也必将越来越深远。可以说,国家身份是理解国家利益和行为的一个
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步突显出来。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哲学层面上探讨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回归成为一种必然。那么,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类到底应该以怎样一种态度去面对自然?马克思思想的引入,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这个指导
学位
变形文学是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有意打破现实常规,而借助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同时在文本中塑造一批通过人与异类变形异化而来的形象的文学。老舍通过“变形与异化、换位与想象”的手法在《猫城记》的文本中建构了一个荒诞的“奇域幻境”和一群在幻境中生存的猫民。首先老舍对国民的生命形式进行变形,塑造了一批人性与动物性共存、丧失语言能力的猫民形象。这群猫民虽有“独异个人”和“庸众”之分,但作为生命个体的他们思
为降低烟草中噁霉灵检测中的基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和稳定性,通过试验建立了以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为检测仪器的烟草中噁霉灵残留检测方法。样品加水浸润后,经丙酮提取、盐析试剂包除水、石墨化炭黑除杂后,采用Agilent ZORBAX 300SB-C8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分离,甲醇-水程序洗脱,ESI雾化,串联质谱MRM检测。结果发现,该
《明诗综》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明诗总集。本文以朱彝尊《明诗综》为研究对象,讨论《明诗综》之编撰动机、与《列朝诗集》之关系、诸家辑评之采编等问题。清高宗诏修《四库全书》,《明诗综》亦采录其中,本文结合《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出现的文本差异,对四库荟要本、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明诗综》与底本白莲泾本《明诗综》对校,细致梳理出四库诸本对《明诗综》的抽毁与删改情况,以此探讨四库诸本因其抽删之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
历史的风沙湮没了罗马广场,公共辩论的习气仍存于西方议会;革命的炮火燃烧了政论报刊,新闻评论的传统却传于当下传媒。时过境迁,无论民主的相貌容颜如何变换,其倚赖公共辩论的传统却得沿袭。卢梭费尽心思从故纸堆中推演古典民主的盛况,对古希腊罗马广场公共辩论的图景颇为怀念。卢梭的怀旧,在经历时光的洗礼后,愈发显得罗曼蒂克。直接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治理国家的古典民主,在庞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瞬间失宠。政治精英一面褫夺
学位
公共政策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与表达,是管理国家的工具,它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共政策的执行离不开社会公众,就离不开舆论环境。大众媒体在确保公共政策顺利执行的过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为公共政策编织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公共政策的实施;触角深入公众群体,获取反馈意见以修正、改善公共政策;站在利益外对政策执行予以监督……大众传媒就是公共政策执行的“排头兵”,“扩音器”和联系民意的“传感器”。
电影的风格在总体上可分为形式主义和现实主义,起源于二战前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因其强烈的纪实风格受到电影理论界的关注,并借助法国“新浪潮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所谓的“第六代导演”以中国特定的时代为背景,关注社会中下层的生存状态,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本文明确提出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这一概念,梳理出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研究的特征及局限,并尝试着从权力的视角对中国新现
学位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兴起的快速城市化浪潮为研究背景,从传播学的视角关注中国城市化遽变时代的社区重塑问题,试图更有效地利用媒介的传播沟通功能构建一种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城市传播空间,从而唤醒人们的社区情感和城市归属感。  本文的主体思路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现象与问题,包括核心概念界定与重要关系阐述、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传媒应用的调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传媒应用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针
本文以大众媒介的公共性为视角,研究了大众媒介对企业形象呈现的特点以及大众媒介呈现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影响,并分析了政府、企业和受众对大众媒介呈现企业形象的控制。具体研究内容及相关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章以人的关系存在和人的价值存在为研究起点,探讨了形象的起源,研究了形象的定义及客体形象对客体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对企业形象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为:1、形象起源于人的关系存在和人的价值存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