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化疗、放疗效果均难令人满意,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健康,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为肝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细胞因子相关的多种方法治疗肿瘤逐渐成为热点。白细胞介素12(IL-12)已被证明在小鼠中能抑制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脏肿瘤,而作为IL-12同家族成员,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对结肠癌、黑色素瘤、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果令人鼓舞,且毒性较IL-12低,为临床使用提供了更为安全的途径。目前,IL-23对肝癌的动物实验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其在体外是否对肝癌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以及是否诱导细胞凋亡还不清楚。本实验通过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IL-23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索IL-23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IL-23治疗肝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传代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用携带人IL-23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重组腺病毒(adv-EGFP-IL-23)分别以感染复数(MOI)10、50、100、200、500转染hepG2细胞,并设未转染hepG2细胞作对照,24小时后分别在荧光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测转染效率,确定最佳感染复数( MOI )。然后以最佳MOI adv-EGFP-IL-23转染hepG2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23(p19和p40亚基)mRNA的表达情况.MTT(噻唑蓝)比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点(0、24、48、72小时)对照组、adv-EGFP组、adv-EGFP- IL-23转染组hepG2细胞增殖.PI(碘化丙碇)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测不同时间点(24、48小时)各组细胞凋亡率。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结果:adv-EGFP-IL-23可以高效的转染hepG2细胞,当MOI为100时,转染效率为91.63±4.83%,与MOI 10(29.71±3.48%)、50(58.17±6.27%)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MOI 200(92.8±4.76%)、500(94.43±3.57%)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在adv-EGFP-IL-23转染hepG2细胞,RT-PCR可检测到IL-23(p19和p40)mRNA的表达。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0、24、48、72小时)对照组、adv-EGFP组、adv-EGFP- IL-23转染组hepG2细胞增殖,见三组细胞均生长良好,生长曲线基本重合,未见明显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时间点(24、48小时)各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IL-2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可以高效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IL-23(p19和p40)mRNA。adv-EGFP-IL-23,adv-EGFP转染组以及对照组hepG2细胞生长率,凋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反映IL-23自身可能对hepG2细胞并无直接毒性作用,体外转染如果不经免疫细胞介导则不影响细胞的凋亡及生长。这与文献报道的IL-23体外转染不影响结肠癌及乳腺癌等其它肿瘤细胞生长的结果相同,也间接证明IL-23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经免疫细胞介导的,主要靠激活TH1反应和CTL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