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以来,创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小学阶段是儿童创新发展的关键期,教师作为环境中活跃而富有影响的成分,对儿童的创新活动有重要影响。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观与创新课堂教学行为,即中小学教师怎样认识创新与培养创新,对中小学生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的创新教学观及其相关教学行为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多了起来,但是实证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教师的创新教学观能否对学生的创新学习行为产生影响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调查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观与创新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通过课堂观察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学生创新学习的影响,澄清人们对该问题的模糊认识,为教师培训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论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综述。本部分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和假设。确定了本研究中的问题、几个基本概念,然后阐明了本研究的内容及研究假设;第三部分为研究方法与程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四部分为研究结果,呈现了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得出的结果;第五部分为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对部分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旨在探讨其背后的成因。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中小学教师具备较为恰当的创新教学观。2.中小学教师表现出中等水平的课堂教学行为。3.教师的创新教学观高于其创新教学行为,但仍会对其教学行为产生影响。4.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观对其学生的创新学习有影响。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1.对教师创新教学观进行培训时,应重点培养教师对促进创新的教学的认识,并且应该多加强具体操作的指导。2.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缩短教师的观念与行动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