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序列古气候记录研究有利于探讨古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可以为预测未来环境的演变趋势提供依据。我国第四纪长序列气候记录的研究多集中在中部黄土和西部高原地区,近年来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序列古气候记录研究有利于探讨古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可以为预测未来环境的演变趋势提供依据。我国第四纪长序列气候记录的研究多集中在中部黄土和西部高原地区,近年来东南部海洋记录的研究也迅速发展,相比之下,我国东部季风区陆地记录的研究则开展得比较少。苏北盆地正好处于我国东部典型季风区内,且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关键性区域,重建该地区占植被以及古气候演变历史,对认识东亚季风变迁的过程、觇律以及未来变化趋势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丈对取自该地区兴化钻孔上部25m~86.5m的岩芯进行了孢粉学分析。 根据孢粉鉴定和统计结果,结合数值分析和常规划带方法,自下而上共划分了14个孢粉组合带。利用孢粉分析结果重建了苏北盆地中更新世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初步结论如下: 1、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结果,结合古地磁测年数据以及木本植物花粉百分比曲线、孢粉总浓度曲线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对比的结果,初步认为兴化孔从86.5m深度进入中更新世,又根据气候地层学原理推测中更新世终止点可能在28m处。 2、古温度代用指标木本植物花粉百分比曲线和古降水量代用指标孢粉总浓度曲线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着良好的对比性,孢粉记录所反映出中更新世存在的7个大的冷暖气候波动旋回基本上可以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所反映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相对应,即从下到上可以依次划分出MISI9~MIS6。 3、孢粉记录恢复的古植被 苏北盆地中更新世古植被从老到新的演替过程是: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植被稀疏带→森林—森林草原→植被稀疏带→含落叶阔叶树种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稀疏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植被稀疏带→森林—森林草原→植被稀疏带→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植被稀疏带→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植被稀疏带。 4、重建的古气候 对应MISl9:气候总体上比较温暖湿润,年均温比现今约低1℃,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00mm,但是由于该段后期木本植物花粉含量有所增加,蕨类孢子减少,蒿属增多,所以气候上后期要比早期稍干,气温略高。 对应MIS18:总体上为冷干的气候,但内部仍有温湿的波动,气候环境并非十分恶
其他文献
BACnet国际标准——作为确保来自不同厂商的楼宇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讯标准,其功能的扩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BACnet的第12次认证修订中提供了一系列创新技术,Beckhoff在其针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受到极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由于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具体操作时产生小组组建不科学、职责和规则不明朗、教学策略不当、缺少激励措施和后续评价等流于形式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兴趣不浓,小组合而不作、效率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是教师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通过对东营凹陷西部及阳信洼陷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录井、完井及模拟实验资料分析,对该区二氧化碳气藏以及与其相伴生的烃类油气藏特征、岩浆侵入体(火山通道)与烃源岩、二氧
对含动物化石的剖面进行绝对年代的测定是目前地层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在北美陆相及欧洲海相地层中类似的研究已经进行的比较完善,80年代以来,古地磁及同位素等测年工作在我国大部
该文以合肥市区为研究重点,论述了地质构造对红层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对红层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搜集、整理了合肥市区众多钻孔资料,并综合其它资料百明了
随着航天、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从遥感数据中提取专题信息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而寻找从遥感数据中提取如矿化信息这样的弱信息的方法则是地学领域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简要介绍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动态之后,分析了提取矿化信息的机理,从应用角度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的算法原理、分类、模型的自动选择、算法实现的优
苏北盆地处于典型的季风区域中,是连接陆—海的关键性区域,盆地内连续巨厚的湖泊沉积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理想材料。本文选择处于苏北盆地内的兴化进行打钻,整个钻孔深度为35
本文从综合分析孤西断裂带构造特征、沉积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动力学特征出发,对孤西地区油气成藏要素进行了综合地研究评价,阐述了其沉积纵向及平面演化过程,分析了生
陇山杂岩地处秦岭—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主体分布于陇县以西陇山山脉内,南以保平—山门韧性断裂带与葫芦河群相隔,向北与六盘山白垩纪沉积盆地以基底断层形式相接触,被后期火山
土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涉及矿山工程、土木工程、铁路公路工程、水利水电、港口、废渣及垃圾处理等诸多工程领域,以及山坡、岸坡等自然领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工程建设不断向西部山区延伸,边坡地质灾害将更为突出,边坡稳定性研究将变得更加重要。 边坡稳定是一个受自身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影响的复杂地质系统,且其自身条件是最基本的,而环境条件则是最为活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