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web2.0的到来和移动时代的发展,微博平台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阵地。网民纷纷使用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通讯工具在Twitter、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微博平台表达对热点话题和社会公共事件的态度、观点和看法。同传统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相比,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带来一系列新的信息生态问题。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生态系统平衡更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微博舆情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并影响微博舆情传播效果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信息生态是从系统角度强调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理论,能够为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的理论层面研究和实践层面管控提供新的指导框架。本文在对国内外网络舆情和微博舆情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实证研究、仿真研究等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进行了研究。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三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进行研究,是全文核心理论框架;第四至第六章基于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链理论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特征量及规律、网络结构展开深入研究,并为第七章提供理论支撑;第七章回归到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并运用仿真分析方法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模型进行研究,本章是全文理论层面落脚点;第八章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展开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管理对策研究,是本文实践层面落脚点。下面予以详细阐述:第三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的舆情主体、舆情本体、舆情媒体、舆情空间、舆情客体五个要素;其次,从微博用户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两个层面构建了移动环境下微博用户的舆情传播动机概念模型;在对微博舆情传播内在动力、外在动力、管控力的要素因果关系分析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微博舆情传播动力关系及作用形式;最后,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微博舆情传播机理系统模型。第四章基于信息生态因子理论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在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微博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其次,采用Java编程和蜘蛛爬虫方式获取新浪微博埃博拉话题395854条舆情数据,在数据清洗和处理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针对回归结果从微博舆情传播客体热度、新媒体信息偏好、信息人影响力、信息环境热度、移动信息技术偏好五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信息偏好、信息人影响力、信息环境热度、移动信息技术偏好对微博舆情传播客体热度有正向影响。按照影响力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信息人影响力、信息环境热度、移动信息技术偏好、新媒体信息偏好。第五章基于信息生态因子理论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特征量及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特征量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微博舆情传播特征量概念模型;其次,以新浪微博埃博拉话题14735条舆情数据为样本,对微博舆情传播特征量进行数理统计并进行了分布规律分析。最后,基于信息人、信息内容、信息环境、信息技术等特征量变化特征剖析了微博舆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生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生态因子理论能够有效运用于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特征量相关研究,上述特征量呈现分段幂律、指数、长尾等分布特征并符合生态学的再生、协同进化、互生、相生相克、有效极限等规律。第六章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进行研究。首先,从微博舆情传播主体之间信息流转形成的链式依存关系出发提出单链路型、环链路型和复杂链路型等三种拓扑网络类型;其次以新浪微博埃博拉话题14735条舆情数据为样本,对微博舆情传播拓扑网络类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从k-核、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等社会网络分析指标出发,对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杂链路型是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的主要拓扑形式,微博舆情传播网络为无标度网络。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网络核心节点差异较大、关系相对稀疏,移动端用户相比非移动端用户发挥的作用更大。第七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对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在建模思想指导下构建了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模型;其次,对模型的平衡点、阈值和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接着,基于新浪微博埃博拉1701279条话题数据,使用遗传算法求解生态因子权重;最后,运用matlab工具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不会无休止的传播下去,新媒体感染率越大微博舆情爆发的越快,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因子对感染者密度的影响较显著,初始新媒体感染者越多舆情越容易爆发。第八章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了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管理的“1345”体系并提出管理对策。首先,从信息生态链视角明确微博舆情管理流程;其次,基于信息生态因子理论提出微博舆情管理策略;最后,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提出微博舆情管理保障措施。研究结果指出,应区分不同的微博舆情传播阶段启动微博预警、引导和控制流程;应重点采取文化道德培育、管控主体权力约束、信息形式和内容层面管理、管控技术应用、信息环境管控等微博舆情管理策略;为提高微博舆情管理绩效,应从推进法制建设、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建立绩效评估等五个方面予以保障。本文研究在理论层面,推动了微博舆情理论体系建设,深化了信息生态理论在微博舆情研究领域的应用,为加强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在实践层面,能够指导管控主体从舆情管理流程、策略、保障措施入手加强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管理。同时,能够指引微博舆情管理系统开发方向,保障网民在微博平台合法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未来研究中,将进一步基于信息生态理论,针对特定的微博平台开展舆情演化、信息细化、目标定向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在推动微博舆情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能够从实践层面不断提升微博舆情管理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