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则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价值并不体现在专利的所有权上,而是体现在专利的实施、转化等运作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上。由于专利的生产过程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被创造出来的各种专利成果如果不能及时转化并获得利润回报,则会降低发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以及企业等转化主体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如果专利转化实施不畅使创新成果不能及时进行产业化,还会引起产业技术的升级停滞。因此,专利商业化将成为制约中国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利商业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科技转化能力与经济发展速度相脱节。在这一背景之下,研究分析专利商业化政策,引导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提高我国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在专利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方面的能力,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在绪论中指明了专利商业化的重要性,梳理了国内外专利商业化政策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理论部分,对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确立了专利商业化政策的四个影响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服务因素以及制度因素。在第三章节,分析了我国从1994年至2015年间出台的关于专利商业化的政策,将其划分为两大类:供给类政策和需求类政策,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搜集到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我国专利商业化政策的现实效果,对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包括:专利信息和交易平台的滞后、产学研对接合作的断层、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专利商业化渠道的堵塞。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国外专利商业化政策进行分析,并得出经验启示。第五章节从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内容三方面对我国专利商业化政策的完善给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