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开发作为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拓展,是人类经济行为中对自然环境作用最强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新疆五家渠市地处干旱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兵团大规模的屯垦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因素。独具特色的军垦小城,既是乌鲁木齐的卫星城,又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中亚、欧洲的咽喉;还有天山北坡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双重优势。因此通过系统梳理五家渠农业开发历史,旨在掌握区域长时段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五家渠市域经济及绿洲城镇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先从五家渠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开发进程两方面介绍建国前五家渠自然、农业开发状况,核心内容则围绕“农业开垦”、“水资源开发”、“新绿洲的形成”三个中心展开。解放军屯垦五家渠揭开该区域现代化建设序幕,垦荒造田规模不断扩大,农作物种植结构渐趋合理,追求集约化的耕作方式与盐碱地治理并行,现代农业实现了高水平发展;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循环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家渠模式,五家渠灌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水环境发生了变化;新绿洲以农牧景观与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格局呈现,绿洲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周边植被的退化与恢复,而新型城镇出现则是绿洲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总体而言,五家渠农业开发过程即为新绿洲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形成。人工绿洲代替天然绿洲,天然河道被人工渠网取代,绿洲规模越来越大,包含的内容也更为丰富。虽然小范围的土壤盐碱化、荒漠化等生态失衡现象依然存在,但绿洲化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