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岩》是“红色经典”的代表作品,因其契合国家主流话语权力,成为“十七年”时期合法性文本,自出版以来就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本文意图通过《红岩》的生成和经典化的过程以及多样化艺术改编这一文化现象,把《红岩》放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重构其在经典化和改编中的文学场域,探究这个场域内各种话语权力的运作机制,在话语权力视域下剖析“红色经典”《红岩》在不同语境中的文化价值。 全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概述话语权力与文学经典化建构之间的关系,以法国思想家褔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场域观为理论基础,论述话语权力在文学经典化建构场域内的相互角逐。第二章探讨了《红岩》的生产以及经典化的建构过程。重点指出在《红岩》的生产和经典化建构过程中,国家主流话语权力始终居于支配地位,知识分子话语权力与大众话语权力处于被挤压的边缘地带,《红岩》是国家主流话语权力与知识分子话语权力、大众话语权力合力作用的结果。第三章主要探讨《红岩》的曲艺改编和影视化改编背后的话语权力间的运作。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各个话语权力在文学场域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国家主流话语权力从主导变为引导,大众话语权力和商业资本话语权力合力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对知识分子话语权力和国家主流话语权力进行排挤和融合。 总之,《红岩》的生产与经典化建构以及多样化艺术改编,背后隐含着各个话语权力在文学场域内的激烈角逐。话语权力与文学建构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或者说话语权力对文学建构的影响,既是文学史的普遍现象,又是非常现实、当下学术界无法回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