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力视域下文学的生产与改编——以《红岩》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岩》是“红色经典”的代表作品,因其契合国家主流话语权力,成为“十七年”时期合法性文本,自出版以来就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本文意图通过《红岩》的生成和经典化的过程以及多样化艺术改编这一文化现象,把《红岩》放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重构其在经典化和改编中的文学场域,探究这个场域内各种话语权力的运作机制,在话语权力视域下剖析“红色经典”《红岩》在不同语境中的文化价值。  全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概述话语权力与文学经典化建构之间的关系,以法国思想家褔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场域观为理论基础,论述话语权力在文学经典化建构场域内的相互角逐。第二章探讨了《红岩》的生产以及经典化的建构过程。重点指出在《红岩》的生产和经典化建构过程中,国家主流话语权力始终居于支配地位,知识分子话语权力与大众话语权力处于被挤压的边缘地带,《红岩》是国家主流话语权力与知识分子话语权力、大众话语权力合力作用的结果。第三章主要探讨《红岩》的曲艺改编和影视化改编背后的话语权力间的运作。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各个话语权力在文学场域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国家主流话语权力从主导变为引导,大众话语权力和商业资本话语权力合力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对知识分子话语权力和国家主流话语权力进行排挤和融合。  总之,《红岩》的生产与经典化建构以及多样化艺术改编,背后隐含着各个话语权力在文学场域内的激烈角逐。话语权力与文学建构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或者说话语权力对文学建构的影响,既是文学史的普遍现象,又是非常现实、当下学术界无法回避的现象。
其他文献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规模巨大的丛书,也是“中国古代卷帙最大的丛书”。即便如此,亦受到後人毁誉参半的评价。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先生说:“《
夏日的沈阳餐饮,可以说是烧烤和啤酒的天下——喝着啤酒撸着串,可真是一个“爽”字了得!可是你也许不知道,在你尽享饕餮之乐的时候,你的身体可能正陷于水深火热。  说起啤酒,不能不提到“啤酒肚”,这二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男士,啤酒喝得越多越久,肚子也似乎越圆越大,难道啤酒肚真的是啤酒“催生”出来的吗?  是,也不是。说不是,是因为啤酒并没有直接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你的腹内
期刊
《岳麓书院藏秦简(叁)》(简称《岳麓秦简(叁)》)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於2007年购藏秦简的一部分,于2013年6月整理出版。主要内容为秦代重要法律文献《为狱等状》。作为秦代司法文书集
新世纪以来,陈应松将目光投向那片静谧而神秘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创作了表现神农架林区生存状态的“神农架系列小说”,并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神农架系列小说所展现的现
李渔是清代前期著名的通俗文学家,他多才多艺,生活在明清更迭的特殊时期的同时形成了与特殊时代相适应的独特个性。作为戏剧家,他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并且与实践紧密结合,编写剧本,组
本文论及的家族文学是宽泛意义上的现代家族文学。主要是指以“家族”为直接的题材资源、创作背景、审美载体和艺术表现范畴的文学叙事作品。在此也包括只有夫妻或者父母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