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国家豁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国际法基本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国家豁免的概念、性质、理论根据及其法律渊源,并对国家豁免的演变、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趋势作了全景式的分析和阐述。文章对国家豁免领域内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并对中国在一些问题上的相关现状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全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共七章。 本文的构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豁免的基本理论(第一章);第二部分是国家豁免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第二章);第三部分是国家豁免的具体问题,包括国家豁免的主体、国家豁免的放弃、国家豁免的例外、国家豁免的执行等(第三、四、五、六章);第四部分是国家元首的豁免权(第七章)。作者之所以把国家元首的豁免权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思考和撰写是因为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豁免基本理论的综合性问题。鉴于国内已经有学者对国家豁免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作者试图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在研究对象上,作者勇于触及该领域最具争议的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国家豁免的根据、渊源、性质及其与审判管辖权的关系、国家豁免的例外范围、国家元首的豁免权等。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了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并重并交叉使用的方式,例如在对国家豁免的历史进行论述的时,不是采取平铺直叙的论述方式,而是将比较研究贯穿其中。此外,作者认为,由于国家豁免涉及到诸多国际法基本理论,如国家的主权、国际法的渊源、国家的管辖权等,而这些问题在目前都是国际法领域内最具争议的问题,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的国家豁免制度颇具争议也在所难免。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的特点是在论证某个观点的同时,尽量对相反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或驳斥,甚至在某些问题上,作者还对相反的观点持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赞同。如论述国家豁免的根据时,作者在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对相反的观点倾注了理解和一定的赞同。 在论述国家豁免的基本理论时,作者总结出国家豁免的程序性、身份性和功能性。作者的论述重点是国家豁免与审判管辖权之间的关系、国家豁免的根据以及国家豁免“法”的渊源。关于国家豁免与审判管辖权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将国家豁免当作审判管辖权的例外和将审判管辖权当作国家豁免的例外这两种相反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论理论上的争论结果如何,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由于没有解决管辖权冲突的国际条约,在刑事诉讼和私人对国家的活动提起的诉讼中,把国家豁免作为在国家之间分配管辖权的方式是适宜的。关于国家豁免的根据,作者从国家的概念着手,从国内法院没有权力执行其对外国国家的判决、国家的独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