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继发视网膜缺血后,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上出现毛细血管灌注丢失、视网膜内层紊乱(disorganizationoftheretinallayers,DRIL)、内层视网膜变薄三个表现型在数量及空间上的相关性。
研究设计: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研究样本:纳入BRVO继发视网膜缺血且黄斑水肿消退后的18例18只眼。
研究方法:收集OCTA上B扫描图像、视网膜厚度图、血管成像图。根据OCTA(TOPCONDRItritonOCT)的B扫描图像上内层视网膜各层之间层次分界情况判断是否存在DRIL,并确定DRIL区的像素坐标范围;根据GCL++分析算法的视网膜厚度图,判断黄斑区内层视网膜(macularinnerretinallayers,mIRL)变薄区域坐标范围;根据视网膜浅层血管成像图,确定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检验两名研究者对DRIL判定的一致性,对于两人判断不一致的病例请第三名研究者做最终判断。用Cohen’skappa分析B扫描图像上DRIL与内层视网膜变薄的一致性。用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分析DRIL区与内层视网膜变薄区平均灰度值差异,以及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DRIL区、内层视网膜变薄区两两之间的面积差异。
研究结果:纳入的18例患者平均年龄(60.72±6.42)岁,包括14名女性,4名男性。两名研究者在B扫描图像上评定DRIL坐标范围的一致率为87.25%。在B扫描图像上DRIL和内层视网膜变薄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2。OCTA上DRIL区平均灰度值(59.955±9.518)比内层视网膜变薄区平均灰度值(54.046±9.640)高(P<0.001),且内层视网膜变薄区多位于血管灌注丢失区内。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面积与DRIL区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36(P<0.001),面积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416)。DRIL区面积与内层视网膜变薄区面积、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面积与内层视网膜变薄区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p<0.001)、0.494(P=0.037),面积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研究结论:在BRVO黄斑水肿消退后,OCTA上毛细血管灌注丢失、DRIL、内层视网膜变薄这三个视网膜缺血表现型具有数量及空间上的相关性。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与DRIL区的面积大小及空间位置总体一致,其中部分缺血较严重的区域可进一步表现为内层视网膜变薄。三个表现型在具体空间位置上仍具差异性,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有助于准确判断视网膜缺血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研究设计: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研究样本:纳入BRVO继发视网膜缺血且黄斑水肿消退后的18例18只眼。
研究方法:收集OCTA上B扫描图像、视网膜厚度图、血管成像图。根据OCTA(TOPCONDRItritonOCT)的B扫描图像上内层视网膜各层之间层次分界情况判断是否存在DRIL,并确定DRIL区的像素坐标范围;根据GCL++分析算法的视网膜厚度图,判断黄斑区内层视网膜(macularinnerretinallayers,mIRL)变薄区域坐标范围;根据视网膜浅层血管成像图,确定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检验两名研究者对DRIL判定的一致性,对于两人判断不一致的病例请第三名研究者做最终判断。用Cohen’skappa分析B扫描图像上DRIL与内层视网膜变薄的一致性。用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分析DRIL区与内层视网膜变薄区平均灰度值差异,以及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DRIL区、内层视网膜变薄区两两之间的面积差异。
研究结果:纳入的18例患者平均年龄(60.72±6.42)岁,包括14名女性,4名男性。两名研究者在B扫描图像上评定DRIL坐标范围的一致率为87.25%。在B扫描图像上DRIL和内层视网膜变薄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2。OCTA上DRIL区平均灰度值(59.955±9.518)比内层视网膜变薄区平均灰度值(54.046±9.640)高(P<0.001),且内层视网膜变薄区多位于血管灌注丢失区内。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面积与DRIL区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36(P<0.001),面积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416)。DRIL区面积与内层视网膜变薄区面积、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面积与内层视网膜变薄区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p<0.001)、0.494(P=0.037),面积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研究结论:在BRVO黄斑水肿消退后,OCTA上毛细血管灌注丢失、DRIL、内层视网膜变薄这三个视网膜缺血表现型具有数量及空间上的相关性。毛细血管灌注丢失区与DRIL区的面积大小及空间位置总体一致,其中部分缺血较严重的区域可进一步表现为内层视网膜变薄。三个表现型在具体空间位置上仍具差异性,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有助于准确判断视网膜缺血的范围及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