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古希腊罗马身体观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x8x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中医学、哲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为指导,对《黄帝内经》和古希腊罗马有关身体观的论述进行整理,按照天、地、人进行分类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扩展《黄帝内经》的应用研究。《黄帝内经》与古希腊罗马的众多著作都是各自文化的智慧典范,本文将承载各自文化的经典著作对照式的比较分析,归纳各自身体观,进而探讨两者身体观的特点、优势及思维方式,最后对两者的身体观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在中医学,而且在一般医学层面,包括哲学层面,都对《黄帝内经》有更深入的理解。1.研究目的不论是中医学还是西方医学,身体都是研究的基本对象,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是伴随着人类对身体认识研究的发展而发展。对身体认识的不同,也就是身体观的差异,则反应了各自医学理论的特点。早期身体观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身体的认知程度,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中的逻辑思维模式、精神内涵、深厚的实际经验对现代人类具有一定的价值。因为身体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肌肉骨骼,它往往伴随着人们对生命本身乃至宇宙奥秘的探究,所以不同的文化常常拥有不同的身体观,了解不同文化当中人们对“身体”的理解,往往是认识不同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线索,也是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身体观为什么会形成各自特色的关键。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又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代表,各自均拥有极为先进的医学理论,其中以《黄帝内经》和古希腊罗马的各类著作为经典,因此本文选择《黄帝内经》和古希腊罗马的身体观进行比较,理清双方古医学身体观的主要特点,不仅在中医学,而且在一般医学范围内,扩展了《黄帝内经》的应用与研究,为中医身体观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思路。12.研究方法文献法:搜集整理研究材料,从《黄帝内经》与古希腊罗马相关著作提取身体观论述的相应内容,进行分类讨论,主要为三类:(a)天与身体观类文献;(b)地与身体观类文献;(c)人体身体观类文献。分析归纳法:从资料中整理出《黄帝内经》与古希腊罗马相关著作中对于身体观的论述,分析其身体观形成的思维方式,以《黄帝内经》的分类特征及其思维方式,总结比较并联想其所包含的哲学归类思想。多学科交叉研究法:身体观研究属于跨学科研究,主要涉及到中医学、中医心理学、哲学、天文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学考据、文献学、训诂学等多个学科。本文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互相补充,系统研究古希腊罗马著作中身体观的论述与《黄帝内经》中的相关内容。3.研究结果1.《黄帝内经》揭示了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以自然变化的规律为理论基础,能够使学者准确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与变化规律,包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显现出其理论特点的优势。早期人类的生活更接近于自然,常用天文、地理、气象等自然现象来联系解释身体,也经常用男女、上下、天地、水火、左右、日月等阴阳对应的词汇描述身体观。通过对《黄帝内经》与古希腊罗马身体观相关内容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对《黄帝内经》的自然科学、哲学思想、生理特点等身体观获得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发现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有丰富的类似《黄帝内经》中的哲学思想,都是运用自然观察,从本质上讨论问题,并且也是以自然变化的规律作为理论基础。2.《黄帝内经》的理论是基于天人合一观的宇宙论,建立在古人对天文的观察之上,其采用了五运六气的六十年甲子历法、十二时辰、二十八宿、五星、日月等古天文学与自然规律说明医学原理,建构医学体系。《黄帝内经》中的日月对应于身体的气血虚实,五星对应于五脏的五行生克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天之六气成为六经理论的依据,形成了中医六经辨证的伟大古代医学理论体系。《希波克拉底集》和亚里士多德都指出气象变化对人的影响,而古希腊天文学派采用了五星和十二星座对应于身体的分类方法,形成了五星人和十二星座属相的身体观点。古希腊罗马的二元论说、四元素说、气象学、天文学等多方面天人合一观点的记载,虽然跟《黄帝内经》的思想不同,但对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古希腊罗马天文学派用十二星宫与七曜对应于身体的天人合一观,并在五星观察的记载中有多方面类似《黄帝内经》中的五行理论,但各有各自的不同特点。《黄帝内经》拥有完整系统性同时又有规律性的更高层次的理论表现,更适合学者掌握自然规律的现象。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来自于人本身的主观思维和技术(的方法)((?)),而另一种来自于自然的客观思维((?)),并认为顺从自然((?))的自然法则是最高级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的理论特点恰恰是最能体现出这种观点的。3.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普遍人认为人的形体主要是由水和土创造而成的,但也有用跟植物相关的属性归类的。《黄帝内经》有用东南西北方向归类,用河流及河水灌溉与经脉的联系来表达身体观的记载。古希腊罗马跟地理相关的身体观论述很丰富,也出现了极为有趣的身体观点的比喻。古希腊罗马的四元素即气、土、水、火是对应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组成,水和土作为构成形体的基本物质,而气和火具有机能性的作用。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用地中洞空的水流与气体以及地震现象对身体观做比喻,他认为地震现象与人体颤抖的道理是相通的。古希腊罗马的河水灌溉与经脉论述呈现的身体观中,把身体中的经脉比喻为自然界中的河水,脏比喻为海水,腑比喻为池泽的水。4.古希腊罗马的生理相关的身体观观点,以经脉、魂魄、气血、体液为主要论述对象。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有“三条经”之说;阿皮安((?))的论述中有类似手少阳三焦经脉的论述;《希波克拉底集》中的四对共八条经脉,包括有肝经脉和脾经脉之说。《黄帝内经》系统性地记载了十二经脉、十二经筋、奇经八脉等与古希腊罗马不同的身体观点。古希腊罗马的医学经脉观点主要以气血的运行为主,但跟《黄帝内经》中的气血概念不同,并对其气血概念采用物理和气体力学的原理来讲解。古希腊罗马没有像《黄帝内经》中那样明确指出经脉的运行,没有合理性和整体性的理论表现。魂魄的概念在希腊罗马文化中很常见,可见于医学、哲学、神话传说等论述。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背景:近年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在我国的发病人数迅速增加,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最后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要昂贵的肾脏替代治疗,为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DKD的治疗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DKD的辨证分型,以及辨证分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目前尚无统一意
学位
目的:本研究基于“道术结合”思路,采用扎根理论和数据挖掘相结合的多元融合方法,开展姜良铎教授“医道”和“医术”两方面内容的研究,以期获得姜良铎教授的“道术”传承要点,实现全面传承。方法:1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访谈姜良铎教授及其传承弟子、跟诊学生、患者等,结合经验集、师承报告、学术论文等文字资料,通过扎根理论三步编码,挖掘姜良铎教授学术渊源、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学术思想、辨治经验、诊疗特色等隐形的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