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节水、省地、常年连续生产”等特点,近几年在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迅速,而这种模式会增加一部分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目前,生物絮凝技术逐渐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生物絮凝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使水中的污染物聚集在一起,用于饮用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的生物技术。因为该技术可将水体中氨氮等转化为细菌物质,进而解决部分饵料来源问题,所以越来越受到广大水产养殖者的关注。本实验采用循环水及生物絮凝两种模式养殖吉富罗非鱼,并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对生物絮凝模式下絮体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监测了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种养殖模式下水体中氨氮、硝氮、亚硝氮的浓度变化情况,并对鱼体的生长以及免疫酶、消化酶活性等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养殖方式对养殖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生物絮凝及循环水两种模式养殖吉富罗非鱼,在解剖阶段发现,体重相近的鱼体在B组养殖模式下的体色较A组更淡,腮丝较A组有更多的粘液,并有絮体颗粒粘附。且B组的肝胰脏较A组出现肿大的情况。测其营养成分,实验第30天、60天、90天结束时,A组鱼体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5.19%、84.68%、85.72%;粗脂肪含量30天时为6.03%,60天时为6.26%,90天时为4.69%,B组鱼体粗蛋白30天时含量为85.71%,60天时为84.38%,90天时为85.25%,粗脂肪含量30天时为6.56%,60天时为6.19%,90天时为4.23%。在经过90天的实验后发现, A组的增重率明显低于B组(P<0.05);特定生长率,A组较B组稍低(P<0.05);A组和B组的丰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转化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比肝重A组显著低于B组(P<0.05);在对鱼体进行解剖和营养分析时发现,体重相近的鱼体在B组养殖模式下的体色较A组更淡,腮丝较A组有更多的粘液,并有絮体颗粒粘附,且B组的肝胰脏较A组出现肿大的情况。测其营养成分发现,经过30天的养殖后,A组和B组之间肠蛋白酶、肠脂肪酶、胃蛋白酶活性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的胃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而养殖60天后则发现,除肠脂肪酶A组显著高于B组之外,肠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过90天的养殖后,A组的肠蛋白酶活性高于B组,但并不显著(P>0.05);A组的肠脂肪酶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的胃蛋白酶活性均稍低于B组(P>0.05);而A组胃脂肪酶活性则明显低于B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与循环水养殖模式相比,生物絮凝技术养殖模式下,鱼体能够更快生长。从消化酶活力上来分析,两种养殖模式之间并无太大差异。2、两种养殖模式下水质情况及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在90天的实验过程中,循环水养殖养殖模式下的氨氮及硝氮浓度均出现升高的现象,氨氮浓度由1.74mg/L上升至17.62mg/L;硝氮浓度从73.03mg/L上升至313.07mg/L;亚硝氮则一直保持在0-3mg/L的较低水平。生物絮凝技术养殖模式下的氨氮与亚硝氮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氨氮浓度最高升至60.98mg/L;亚硝氮浓度最高升至117.34mg/L;硝氮浓度则一直保持在1-15mg/L的较低水平。对生物絮凝技术养殖模式下的絮体进行电镜扫描,测得絮体粒径在0.1-1.0mm,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絮体,发现絮体中含有大量的放线菌、累枝虫、草履虫、轮虫、钟虫等原生动物,且不同时期,絮体中的优势种也不一样。测其营养含量,发现絮体中粗蛋白含量为30.90%,粗脂肪含量为1.27%,均显著(P<0.05)低于所投喂饲料的粗蛋白43.57%、粗脂肪16.51%含量,残饵粪便中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低于絮体粗蛋白含量为12.07%,但粗脂肪含量为0.99%与絮体中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免疫酶活性进行测定后发现,实验进行30天时,A组鱼体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略高于B组(P>0.05);A组头肾中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略低于B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与溶菌酶(LSZ)活性,两组相差不大(P>0.05),但就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来看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实验进行60天时分析发现,A组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略低于B组(P>0.05),溶菌酶(LSZ)活性略高于B组(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则略高于B组(P>0.05);头肾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A组略低于B组(P>0.05),溶菌酶(LSZ)活性A组略低于B组(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也显示A组略低于B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A组略高于B组(P>0.05),溶菌酶(LSZ)活性A组略低于B组(P>0.05),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则显示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实验进行90天后,A组鱼体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小于B组(P>0.05),溶菌酶(LSZ)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大于B组(P>0.05);而头肾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肝胰脏溶菌酶(LSZ)活性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是A组小于B组(P>0.05),尤其是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A组明显小于B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肝胰脏溶菌酶(LSZ)活性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A组均略高于B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水质情况差异较大,而絮体的营养含量能够满足鱼体正常生长所需,在养殖过程中确实能充当一部分饲料的角色,从免疫酶活性情况来看,差异性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