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语言学习的动机,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的研究。Gardner的经典模式中,动机包含三个成份:学习语言的愿望、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动机强度。在此模式的扩展模式中,动机的成分被定义得更为复杂。然而,行为层面的动机强度(或称为努力程度)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学习者的态度、目标,还是自我效能都必须通过行为层面的投入、努力,才能转化成为学习结果。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社会符号学、系统功能语法和传统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它认为在意义表达中,语言不一定是占主导地位的符号资源。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已被引入到语言教学,致力于研究人们所使用的全方位的交际形式---图像、手势、眼神、姿态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多模态教学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中,怎样通过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特别是学习动机强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外语学习动机理论,选择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多模态教学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有影响?2.多模态教学在增加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方面是否比单模态教学更有效?3.多模态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增加动机强度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了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本文采取了非等值控制组实验设计,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系一年级的四个自然班级合并成的两个合班为研究对象,选取1班2班合并班为实验组,3班4班合并班为控制组。实验组共64人,控制组共68人。本文采用了以下工具:(1)实验。(2)实验设计中对两个组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学习动机强度”量表。实验设计中,多模态教学是自变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动机强度则为因变量。性别作为调节变量。实验步骤中,实验组用多模态教学法,控制组用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单一模态教学法。两个组由同一个教师授课,教学课时和教学环境基本保持一致。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英语学习成绩和英语学习动机强度的提高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即:运用多模态教学的班级在学习成绩、动机强度的提高方面明显优于运用单模态教学的班级,从而证明多模态教学更有效。另外,性别差异对学习成绩和动机强度的改变也存在差异:多模态教学对男生的成绩提高和动机强度的激发作用更大。本研究建立在实验和数据的基础上,所以其研究及结果能给多模态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动机强度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