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裁量的程序控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范围内废除死刑的运动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废除死刑的行列,受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所限,我国废除死刑的道路依然很漫长。保留死刑的同时,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成为必然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死刑控制尤其是死刑的程序控制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诱发了许多问题。其中,法官在对死刑实行程序控制的时候,易出现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况。如何对法官的死刑裁量进行程序性的控制,防止判决结果偏离公正的轨道,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选取了曾对法官的死刑裁量产生较多争议的李昌奎案,该案的社会影响很大,反映出的问题也比较典型。本案的争议主要在于对量刑情节的判断、云南高院主动再审并加刑是否公正的问题。上诉争议暴露出法院的死刑裁量权过大,缺乏必要的制约。死刑裁量的程序控制乏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本案例反映的问题来看,至少有以下三个:量刑程序不规范,对是否适用死刑的因素难以全面的调查和评价;被害人量刑参与权不足,对被告人与被害人的诉求不易平衡;对法院主动决定再审及再审加刑的制约不足。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笔者建议,将死刑案件的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建立死刑量刑调查制度,并加强判决书的量刑说理,改变量刑程序不规范的状况;要落实死刑案件被害人参与诉讼程序的各项权利,通过被害人影响陈述、量刑建议等制度,提高被害人对程序的参与度;对再审启动设置必要的限制条件,防止法院随意提起再审,再审加刑的情况也需要明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预付式消费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不仅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而且也受到了有越来越多的经
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每一次修改都会对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和与之相匹配的编排带来重大变革。本研究通过对2009—2012年的国际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的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