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是指由密布在感知区域内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建可不依赖于任何网络基础设施,它是一种无中心、分布式、多跳传输、自组织的无线通信网络。由于其具有可快速部署、抗毁性强、监测精度高、覆盖区域大等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感器节点多采用电池进行供电,能量十分有限,因此如何高效利用传感器节点的有限能量,尽可能的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本研究目标。针对这一研究目标,本文对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地址分配技术、密度控制技术、拓扑控制技术和接入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其中使用节能技术,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效率,延长了网络寿命。传感器节点的地址自动分配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组建的前提和基础。地址分配协议的效率对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方便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的互联,考虑到IPv6可以提供大量网络地址,更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要求地址数量较多的这个特点,本文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的IPv6地址自动配置协议SNMAAP。通过在网络中使用地址代理节点,不仅可以使节点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可用地址,也大大降低了地址出现冲突的概率和网络开销。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SNMAAP协议不仅保证了IPv6地址的唯一分配,协议的开销、延迟和重复检测开销也均较小。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通常密布着大量传感器节点。如果让所有的传感器节点都工作,不仅会出现大量冗余信息,也会对网络吞吐率、带宽、时延、能量等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使用密度控制技术,在保证网络覆盖与网络连通的前提下减少工作节点的数量。本文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一种密度控制算法SNDC,通过使用此算法只要令尽量少的传感器节点处于活跃工作状态中,就可获得对一个感知区域的连通的完全覆盖。不活跃的传感器可以关闭它们的感知模块来节约能量。与其它算法不同,本算法不依赖于传感器节点的精确位置信息或者距离信息。它只要求每个活跃的传感器节点周期性的发送三个不同传输距离的信标帧,传感器节点可以由此决定是否保持活跃状态或者不活跃状态。此算法也是具有容错性的,当任何活跃的传感器节点因为能量耗尽或者出现故障而失效时,一个或多个不活跃的传感器节点可以转化为活跃节点来接管工作。在假设RC≥2RS的前提下,本文的算法可获得接近最优的连通覆盖,其中RC为传感器节点的通信半径,RS为传感器节点的感知半径。拓扑控制技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在本地最小生成树LMS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量均衡的拓扑控制算法EBTCA。该算法在构建局部最小生成树时不仅考虑了节点间的通信能耗,也考虑了节点剩余能量,从而既能使局部总能耗接近最小化,又获得了节点能量平衡的效果,解决了网络中“瓶颈”节点因负载过大较快死亡的问题,延长了节点的工作时间,进而延长了网络的生命期。实验结果表明EBTCA算法在保证了较低的端到端时延、较高的吞吐量与投递率等前提下,提高了网络内生存节点的数量,有效地延长了网络寿命。当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到Internet中时,可以更好的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作用。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策略没有对多sink网络环境中的sink节点进行负载平衡处理,也没有考虑sink节点一跳范围内传感器节点的负载平衡问题,这样不仅会使接入延迟较大,也会大量消耗节点能量,缩短网络接入时间。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多sink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策略ELSIC,将sink节点一跳范围内的传感器节点设置为代理节点,综合考虑能量、延迟、距离等因素,通过负载平衡策略,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接入负载分摊给每个代理节点和sink节点,这样既可减少接入延迟,又延长了网络接入时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ELSIC策略不仅实现了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的数据接入,其接入延迟更小,节点工作时间更长,网络接入时间更久,吞吐量也较高。为了考察在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过程中综合使用本文研究内容时的网络性能和节能效果,本文对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将此网络于OPNET Modeler仿真平台上进行了仿真测试。为了考察传感器网络在不同节点数量、密度和不同网络负载情况下的性能,本文又设计了四种网络场景。在仿真时主要对生存节点数量、网络总能量、平均节点能量、投递率、端到端时延、吞吐量进行了考察。仿真结果显示,本文研究的协议和算法不仅可以保证较好的投递率、端到端时延和吞吐量,也可以大大提高网络中生存节点的数量和能量效率,网络寿命得到了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