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设分行,银行在中国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而真正的成长应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多年间,从中国人民银行“独挑大梁”,到如今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超过3700家,从业人员达336.3万人,总资产达1513547亿元。但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只历经了三十多年发展的我国银行业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监管体系有待科学化、受利率市场影响较大、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等。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需时刻警惕与防范的风险,一旦管理不当,极容易经传导后,引发市场系统性风险,给国民经济带来损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业仍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在遇到突发事件后,首先寄希望于央行“救急”。但是,面对2013年年中出现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事件,央行并未立即出手,反而静观其变,这对商业银行而言不仅仅是个震慑、警示,更是自身管理的一个转折点。本文以2013年6月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事件为切入点,沿着基本理论—成因—常用衡量体系的思路,对流动性风险管理逐步展开论述。在第三章中,简要地介绍了美国、我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最新实践。随后,详细介绍了我国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选取相关指标,一一结合实际进行阐发和剖析。最后,针对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所面临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