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规范,课堂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教师和学生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等模式来制定规范,维护规范,了解学生规范意识所处的水平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法、了解初中生课堂规范意识的各个方面,以期对教师了解学生规范意识所处的水平有感性认识,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违规行为。通过对广州市、中山市、盘锦市3所初中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370名学生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初中生规范意识所处水平较高。大部分初中生能对规范的作用、规范的意义以及教师对规范的制定有自己的看法。在接受教师批评时能反省自己的行为,大部分认为规范有助于自己的发展;理解老师在管理学生中所运用的方法,并且在群体自治状态下对规范有清晰的认识,能自觉维护规范并对违反规范的成员进行群体影响;角色期待影响学生规范意识形成:学生根据教师对其的期望来探索和执行不同规范,如在自己喜欢老师课堂中,会自觉遵守规范,反之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群体中,教师对学校规范意识的形成影响深远,教师控制课堂的方式对学生规范意识的形成作用明显,如专制性教师会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规范意识,专制性教师占教师类型大多数,发挥教师“主宰”班级的作用,教师按照自己的框架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预设开展整个教学过程;群体在学生规范意识中作用显著:在课堂中,群体发挥着巨大力量,可以将个体的行为方式转变。当然这种转变是指双向的,向促进课堂教学的方向发展,还是向背离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建议班级小社会中树立风气,和谐团结,热爱学习,鉴于风气的养成与所许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是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和人格力量,建议班主任提高自身修养。提倡教师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接受各种不同的规范运行体系,有助于进入社会以后适应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