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全球气候问题和能源供给问题凸显,能源结构清洁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制定本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立足点;同时,新能源产业链长,相关产业包括电力系统、新材料、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及传统基础建设、汽车等庞大产业群,新能源产业可以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拉动巨大的国内投资。随着产业支持政策调整和明晰,我国新能源产业经历了从示范阶段到产业化的发展壮大,目前,光伏、风电、核电产业均已经跻身主要新增市场国家。近几年,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在新疆、内蒙古、河北、天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涌现出不同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园区,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的特征。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现象,会通过外部经济、协同创新等集群效应促进产业发展与技术革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河北保定“电谷”、张家口新能源产业群、浙江嘉兴光伏产业园、新余锂电产业园等产业集群,并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国内新能源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地集群程度并不均衡,部分地区集群化程度高,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部分地区集群化长度较低,新能源产业发展较慢。因此,区分影响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对促进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结合外部性理论、区位优势理论、增长极理论,对外部经济、区位优势、增长极因子引导与产业集群形成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建立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理论框架。以此为理论基础,本文以我国新能源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区位因素、行业龙头企业引导、金融环境、制度环境因素对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探究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本文共分为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详细介绍本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进行文献述评;第三章为理论分析,重点对产业集群的内在驱动力与外在激发力进行阐述;第四章为现状分析,定性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五章为实证部分,对2005年~2014年国内31个省市区位商值进行测算及分析,并选取区位商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从区位优势、外部性、地区经济、金融服务支持等角度出发,选取与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相关的7个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第六章为结论与建议。论文最终得出结论:行业龙头企业引导、政策支持、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环境对新能源产业集聚化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政府在促进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时应因地制宜,遵循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以及新能源属性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制定推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并推动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引导资金流向产业,推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