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Ps/AZ91复合材料双峰结构调控和力学行为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密度小(1.78 g/cm~3),约为铝的2/3,铁的1/4,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性能好,电磁屏蔽性能强,易回收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然而镁合金存在绝对强度和弹性模量低的缺点。在镁基体中添加增强体制备镁基复合材料能够有效提高镁合金强度和模量。但镁基复合材料强-韧性矛盾严重限制了其工业应用。通过石墨烯与镁基体的界面调控,借助中间桥梁氧化镁对镁基体异质形核作用,巧妙构筑GNPs/AZ91复合材料双峰结构(粗/细晶/石墨烯),充分发挥粗/细晶/石墨烯协调变形能力,实现镁基复合材料强度和韧性协同提升。本工作研究球磨、烧结和热变形工艺对GNPs/AZ91复合材料双峰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镁基复合材料双峰结构的力学行为,探讨粗晶/细晶/石墨烯之间的协调变形机制;研究GNPs/AZ91复合材料双峰结构的断裂机制,探究粗晶/细晶、GNPs/Mg O/α-Mg的界面结构,实现界面结构调控;揭示GNPs/AZ91复合材料双峰结构的强韧化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球磨-冷压-热压烧结-热挤压的工艺方式制备了具有双峰结构特征的GNPs/AZ91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调控球磨工艺参数(高速+低速球磨)结合高致密化的烧结和热挤压工艺是实现GNPs/AZ91复合材料双峰结构构建的关键。通过对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不同尺度下的微观组织表征,探明了双峰结构中粗/细晶区的组织特征、第二相的成分和分布特征以及GNPs/Mg O/α-Mg之间的界面形貌,并且还观察到GNPs与α-Mg界面处纳米第二相(Mg17Al12)的异常析出行为。结合各工艺流程后的材料成分和微观组织表征结果,获得了制备过程中GNPs/AZ91复合材料双峰结构形成机制。2.对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表征。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值为85.8±4.1 HV,比实验组AZ91合金提高18.3%。通过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的粗/细晶区硬度值分别为105.51±5.82 HV和126.64±3.83 HV,弹性模量分别为45.45±0.84 GPa和49.43±2.00 GPa,粗/细晶区间表现出明显的力学性能差异。粗/细晶区间的性能差异与石墨烯分布、晶粒尺寸大小以及第二相的富集分布有密切关联;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375±8.6 MPa和8.20±0.70%,与均质GNPs/AZ91复合材料相比,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8%和146%,塑性变形能力有显著的提升。最终结果表明,双峰结构构建对镁基复合材料的强-塑性有明显的协同提升作用,有效改善了GNPs/AZ91复合材料的塑性表现。依托原位SEM力学测试,对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进行讨论,探讨了粗细晶区在拉伸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揭示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在裂纹萌生、扩展直至断裂的失效机制。此外,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方法对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进行全局和不同倍率下的应变分析,建立宏观力学性能与其内部微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追踪晶粒形状演化、第二相开裂的应变变化规律,获得了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变形时协调变形过程的实验依据。3.对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定量的讨论。结果表明,镁基复合材料存在细晶强化和载荷转移强化两种主要的强化机制,二者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占强化机制的66.3%;韧化机制采用加载-卸载-再加载的拉伸测试过程,获得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迟滞回线,从而量化双峰结构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非均匀变形的额外硬化贡献,揭示双峰结构对镁基复合材料本征变形的协调机理。与此同时,结合原位拉伸实验数据,揭示了形变过程中双峰结构对裂纹阻碍的外在韧化行为。系统地阐明了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强韧化机理。本文通过球磨-冷压-热压烧结-热挤压的工艺制备双峰结构GNPs/AZ91复合材料。探讨了双峰结构制备过程的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双峰结构中粗晶/细晶/石墨烯之间的协调变形机制,揭示了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双峰结构的强韧化机制。本工作将为高性能镁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强韧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A380铝合金是一种比强度高、塑性较好且化学性质稳定的合金,是一种常用的轻质化材料。但是铸造A380铝合金内部往往有长纤维状的Si相和长针状的β-Al5Fe Si相,合金常在此处发生断裂,合金的拉伸性能因此被限制。同时合金中具有表面电势较高的富Cu相、富Fe相和粗大的Si相,常常诱发合金的电化学腐蚀。A380合金的拉伸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不足限制了A380合金的应用。添加稀土和热处理都是经济有效的改
学位
增材制造技术是本世纪以来制造业最重要的发展之一,用于制造具有独特复杂几何形状和优越功能的零部件,这是使用传统制造技术几乎无法实现的。尽管基础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直到最近十年,该技术才成熟到可以高效的制造功能部件的水平。增材制造不仅意味着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复杂的几何形状,还可以实现以前没有可行的制造技术存在的几何形状。然而,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参数选择的不恰当使得制备出来的零部件产生
学位
为了实现汽车结构的轻量化,使用质轻、比强度高的纤维复合材料制备的注塑结构件代替传统金属结构件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现有基于传统结构仿真的方法忽略了注塑过程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无法准确反映纤维注塑件的力学性能。因此,本文从某企业一款汽车保险杠中支座塑件易出现断裂缺陷入手,验证了基于耦合软件Helius PFA及Moldflow、Abaqus建立的联合仿真技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采用联合仿真技
学位
临床上静脉输注类医疗器械普遍采用含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增塑的聚氯乙烯(PVC)材质。由于在输液过程中PVC与药液进行直接接触,导致聚合物添加剂浸出或药物吸附,从而影响患者康复治疗,因此发展可替代PVC的输注材料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趋势。近年来医械市场中出现不含酯类增塑剂的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TPEs)来替代PVC。本文为探究TPEs的输液潜力,通过动态频率扫描研究PVC与TPEs的流变行为
学位
本文研究了等径角挤压和热处理对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选择可热处理合金ADC12,探究热处理对ADC12-GNPs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选择可变形铝合金2014,探究等径角挤压对2014-GNPs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T6热处理对石墨烯增强的ADC12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6热处理后,Si相的平均尺寸从57.2μm
学位
TiC-Ni金属陶瓷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固有的脆性、抗冲击性能差、刚性大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在工业领域的发展。为了扩大TiC-Ni金属陶瓷的应用范围,使其与钢连接必不可少。本文选用TiC-Ni金属陶瓷与SPHC作为焊接试样材料,采用光纤激光焊接,研究了“SPHC上TiC-Ni金属陶瓷下”搭接形式的激光焊接工艺和机理。研究了激光功率(P)、焊接速度(v)、离焦量(
学位
IN718镍基高温合金因具有较好的抗腐蚀特性和高温耐磨损性能,在各种零部件加工的模具中应用较多,广泛应用于各种挤压、冲压工艺,能较好地保证产品质量,也能保证产品的表面光洁度。腐蚀和磨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有时候合金的损坏不仅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严重的话会机毁人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选取江西广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JY400挤压机的模具,研究IN718镍基高温的各项性能。一方面,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学位
镁锂合金表现出低密度和高强度/重量比的诱人组合,使它们成为轻质工程应用的理想选择。然而,镁锂合金的高化学活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特别是在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中,在这些行业中,暴露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镁锂合金开发有效的防腐蚀系统对于它们的工业应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微观组织表征、力学性能测试以及耐腐蚀性能等各种分析测试方法对挤压态Mg-8Li-3Al-x Gd(x=0
学位
本文基于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了Al Cr Fe Co Ni2.1共晶高熵合金的表面重熔处理和304#不锈钢表面Al Cr Fe Co Ni Cu高熵合金涂层的制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改性层的组织结构;通过纳米压痕设备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改性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电子束改性参数对高熵合金改性层组织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基于正交试
学位
为了对新型可再生能源进行合理的存储与充分利用,开发稳定的电化学能量存储系统成为了当今科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与其他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可大电流充放电、充放电速度极快、可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宽、循环寿命比较长等诸多优点,并且制作工艺简单、制备成本较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与当下社会提出的绿色环保理念相符合,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成为了现今储能装置研究的热门方向。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