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业务网络的端到端QoS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Internet在全世界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以其为载体的各种应用越来越多。除了传统Internet应用如WWW,FTP、电子邮件、DNS应用等,各种关于多媒体方面的新兴应用也在不断涌现。和普通数据不同,多媒体数据具有实时特性,即数据之间必须满足一定的时间要求。因此,网络必须对多媒体应用的分组进行特殊的处理,来保证以最小的时延和时延抖动提供所预期的服务,这就要求网络能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QoS),来满足不同应用向网络提出不同的传输服务质量请求,如带宽、时延、时延抖动、可靠性和费用等。在IP网络中,IETF提供的区分服务模型(DiffServ)体系走在这方面研究的前列。 另一方面,随着便携式设备如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越来越普及,人们也越来越对用无线技术使得这些便携式设备获得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类似的服务等级感兴趣。IEEE 802.11在无线局域网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无线局域网的用户来说,他访问的目标一般不局限在本网络内通常要访问远程有线终端,为了也能得到与之数据流相应的QoS,光靠802.11提供的机制显然是不够的。而IETF的DiffServ机制是作用在IP网络中,对无线局域网也不起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能正确的协调这两种不同的QoS机制,就不能获得端到端的QoS环境。因此,如何把这两项机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无线局域网中的移动终端提供透明的QoS支持,成为目前一个研究的热门课题。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服务质量(QoS)在现代网络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概念;然后介绍无线局域网(WLAN)中QoS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几种协议机制在解决QoS问题方面所存的缺陷,重点介绍了最新的机制:E—802.11,并通过仿真工具NS2对E—802.11与802.11e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接着介绍了在IP网络中的QoS技术,着重分析了基于区分服务(DiffServ)的IP QoS控制策略研究;为了提供无线局域网业务网络的端到端QoS机制,我们定义了一个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模型,分别为这三个部分设计了接口模块,最后对该模型在支持QoS方面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面该模型能为各种类型的数据流提供有效的区分服务,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其他文献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网络上实时视频通信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单就实现平台而言,就有Equator,TM1300等。由于平台处理能力的限制,在上述的平台上不能采用压缩比更高
  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一直是编码理论所追求的两大目标,本论文正是基于这两个目标,研究了以接近香农限性能的LDPC码为分量码将编码和调制相结合的多层编码(MLC)-多级译
本文在探讨了数字信号处理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一款16位定点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C-Star”的设计流程,介绍了“C-Star”的性能目标确定、体系结构设计、模块划分、
  本文分析了四种NEMO网络实现方案:基于域内路由协议的方案、基于移动IP的方案、基于移动IP移动路由的方案和基于移动IP外地代理的方案。 本文提出了新的基于转发移动路
  本文对IPSec的体系结构、ESP协议、AH协议进行研究;提出了在Linux环境下实现基于IPSec协议的VPN安全网关的设计方法。并讨论了在隧道模式下ESP协议和AH协议在Linux上的具
本文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OFDM-CDMA技术,介绍了传统和现代的各种多用户检测技术。详细介绍了采用导频辅助的MC-CDMA上行系统的信道估计和在此信道估计下的
外辐射源雷达能够突破有源雷达在隐身技术和低空突防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该雷达系统经历了从单传感器系统到多传感器系统的发展,在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