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流动性的不足或过剩都将阻碍经济的正常运行,扰乱金融市场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得到改善,2010年我国GDP在2009年9.1%的增幅下,又增长了10.3%,但同时伴随着的是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2009年货币供应量增长32%,也就是说1块钱的价值创造对应了3.5块钱在经济运行中流动。2009年货币供给增量大幅增加,加上2010年创造的流动性,形成了2011年通货膨胀演变的货币环境。当前物价的上涨,正是反映了“适度宽松”的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因此深入研究货币流动性与通胀之间的关系,明确货币流动性对通货膨胀的具体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给央行货币供给量的管理提供依据,更可以成为政府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理论支持。本文共设立了五个章节,来对笔者的上述思路进行具体阐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是为了下面章节的展开起铺垫作用。首先是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说明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过剩或不足都将阻碍经济的正常运行,阐明了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定量的分析,以期能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其次对于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已有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从传统经济学理论上来讲,过剩的流动性可通过两个途径被吸收---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流动性与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可以看到已有文献较多的是从总量上来讨论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经济的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虚拟经济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度出现背离实体经济单独发展的势头。实体经济体系与虚拟经济体系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价方式。流动性作为重要的货币表象,其去向将对两个经济体系产生不同的影响:当过剩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对产品市场形成冲击,则可能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同时当过剩的流动性进入虚拟经济体系,则可能引起资产泡沫,间接导致物价水平的波动。所以本文不再单纯的从总量上去谈论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而是在此基础上将货币流动性划分为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分别讨论两个系统中的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以求更好的解释两者间的关系。这一过程为自己理清了研究思路,找到了切入点。之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对流动性与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进行了梳理。流动性一词最早由凯恩斯提出,之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对流动性的不同理解,自然导致对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对流动性进行理解,流动性过剩就是指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量过多,超过了货币需求。在本文中采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价格水平普遍、持续上升,通常还伴随着经济过热。关于实体经济的含义有较为一致的观点,而对于虚拟经济这一概念国内外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在本文中我们认为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在两个经济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定价模式,虚拟经济体系中的价格决定不是以虚拟资产的成本为基础,虚拟资本主要是指股票、债券及其他衍生品等,金融系统是虚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随后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两分法进行了理解,指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既独立又统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独立运行,指的是两者的创造方式、获取货币收入的机制不同;两者又统一在一起,指的是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两者的运行机制不仅相同,但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第三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与物价水平的关系。首先谈及了流动性的5种度量方法及我国测度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发现各指标的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劣。在对流动性度量指标进行选择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与所研究的问题紧密结合。因本文考虑将流动性划分为实体经济中的流动性与虚拟经济中的流动性,分别来探讨其与通胀间的关系。而马歇尔K值反映的是货币总量相对于实体经济中货币需求的信息,广义货币供给量M2则反映了是经济中的货币总量。故在本章节将选用马歇尔K值及广义货币供给量M2为流动性的度量指标,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实体经济中货币需求的过剩程度与经济中的货币总量的角度来考察流动性与通胀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研究做铺垫。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得出以马歇尔K值与广义货币供给M2来衡量的流动性与物价水平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都可以作为物价水平变动的解释变量。但以经济中的货币总量M2作为流动性度量指标,仅仅只能从总量的角度来反映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与物价水平的关系。而马歇尔K值虽然从经济中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需求比较的角度来衡量了经济中的流动性状况,但这都不能反映出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与虚拟经济中各自的货币流动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如影响的趋势、是否存在时滞以及持续时间等,对政策的指导意义较小。第四章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的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一节主要运用数据来列明了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直观的让我们感受到虚拟经济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第二节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进行了划分,在传统货币数量方程式的基础上将虚拟经济纳入其中,形成一个三部门模型,通过公式的变形可根据经济系统中总的货币流通速度、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的数量关系,得到实体经济体系与虚拟经济体系中货币数量的比值,进而对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进行划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测算时,分别以工业企业数据与股票市场数据为代表。第三节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两个系统中的流动性与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两个体系中的流动性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趋势是不同的。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变动会对物价水平产生持续的、正向的冲击,但是这种反应存在滞后性。而当虚拟经济中出现过剩的流动性会即刻在资产价格上得到体现,然后才通过财富效应等传导至物价水平,在虚拟经济体系中出现过剩流动性的前期阶段甚至可能出现一般物价水平下降的情况。第五章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要有效控制流动性,就要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在适当时机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不但可以使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加具有弹性,也会导致如商业银行等微观经济主体为了规避风险、更好的经营而持有更多的外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央行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二是对货币流动性的去向进行监控,做好两个经济体系中货币流动性对物价水平影响的早期预警工作;三是由于资产价格的波动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的有用信息,虽目前将资产价格纳入到政策当局的监管目标中暂时并不可行,但仍需密切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尽可能的准确判断资产价格波动的成因,以便即时的做出政策调控,保障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本文的创新在于从整体讨论我国货币流动性与物价水平关系的基础上,将经济体系二元化为虚拟经济体系与实体经济体系,通过测算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与虚拟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而估算出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分别来讨论其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并从虚拟经济体系流动性的变化引起资产价格的波动,进而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这个思路来进行分析虚拟经济中的流动性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本文的不足在于: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测算时,只能以工业企业数据与股票市场数据为代表,这可能导致不能完全、真实的反应货币流通速度;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的流动性与物价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但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流动性、资产价格、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式一个很复杂的题目,包含了很多内容,也存在较多争议,限于本人的能力本文仅针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讨论;在采用的计量方法上,可能有所缺失、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