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滦州影戏剧本婚恋题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婚恋题材剧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释。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四章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对“滦州影戏”“影戏剧本”和“婚恋题材”三个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了滦州影戏剧本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前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同时说明论文的资料来源、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指出本文选题的价值和创新之处。第一章总体介绍了滦州影戏婚恋题材剧本,梳理了相关的剧目。根据婚恋题材剧本中婚姻状况的不同,将其分成才子佳人剧和夫妻离散剧。在整理两类剧本的基础之上,总结概括出滦州影戏剧本婚恋题材的模式特征,并且分析模式的确立对于影戏的特殊效果。第二章为滦州影戏剧本婚恋题材的个案分析。本章按照历史空间对婚恋题材剧本进行定位,分别从纵向、横向以及某一坐标点选取个案进行分析。在纵向上说明了戏曲《琵琶记》到影戏剧本《天缘配》的演变过程;在横向上阐明滦州影戏不同题材剧本——征战题材剧本《小英杰》与婚恋题材剧本《对金玲》的不同特征;选取《翡翠鸳鸯》作为坐标点,分析婚姻的功用。在纵横的交错以及特殊的个案分析中,把握滦州影戏婚恋题材的面貌。第三章主要分析滦州影戏剧本婚恋题材的艺术特点。第一节分析“父女顶嘴”这一婚恋题材剧本中极具特色的模式特点,从父女的不同立场指明“顶嘴”现象出现的原因。第二节阐释剧本中大量“主题物”的广泛应用,并分析其在剧本中的功用与意义。第三节分析功能性人物婢女梅香,指出这类功能性人物在男女婚姻中的作用及其艺术内涵。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滦州影戏婚恋题材剧本三个方面的审美趣味。首先是男性形象的弱化,其次是淑女与侠女在剧本中共同存在而相互争胜;第三个方面是婚恋题材剧本中所反映出来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本章详细分析三种审美趣味的不同表现,并深入阐释其形成的原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补充了正文未涉及的部分相关内容,并且指出文章存在的不足,对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方面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