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溶血性弧菌现已成为沿海地区首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每年因食用海产品导致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暴发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首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过程中超量甚至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一大科学研究热点。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分离自宁波市11个地区的136株副溶血性弧菌(水产源菌株n=65,临床源菌株n=65,环境源菌株n=6),利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8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测定,并扩增所有耐药菌株相应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羧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到100.0%,其次为氨苄西林,水产源、临床源、环境源菌株的耐药率分别为46.1%、9.2%、83.3%。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菌株只存在于水产源菌株中,耐药比率分别为7.7%,3.1%,3.1%,1.5%。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对其余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五大类18种耐药基因中共有6个基因在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被检出。CARB-17、strA、strB、sulII、gyrA、parC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36/136)、50%(1/2)、100%(2/2)、60%(3/5)、100%(1/1)、100%(1/1)。对于临床源菌株,75.4%携带tdh,3.1%携带trh,另有7.7%同时携带tdh、trh。对于水产源与环境源菌株,均只检测到tdh,检出率分别为6.2%、83.3%。T3SSs基因中,四个T3SS1基因在所有分离株中都能检测到(100%),四个T3SS2α基因只在tdh~+/trh~-菌株中(100%,58/58)检出,T3SS2β在trh~+菌株中(71.4%,5/7)检出。上述结果显示,水产源菌株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临床源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ERIC-PCR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按照相似度指数0.66为分簇标准,136株副溶血性弧菌一共被分为9个簇。水产源菌株存在于除簇D外的其他八簇;临床源与水产源菌株共存于簇A、B、C、G;环境源与水产源菌株共存于簇E。为了探讨水产养殖过程中残留的低浓度抗生素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影响,本论文利用亚抑菌浓度的甲氧苄啶对筛选出的对甲氧苄啶敏感的SJTUF30407(tdh~+)及标准菌株ATCC33846(tdh~+)进行诱导,对诱导前后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标准菌株ATCC33846经诱导后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不变,而水产源菌株SJTUF30407经诱导后,仅对复方新诺明产生了耐药表型,且传代两周后未恢复为原来的表型。利用RT-qPCR检测水产源菌株SJTUF30407耐药泵转运基因vmeB,细胞骨架基因mreB,minE,ftsZ,群体感应调控基因luxR,菌膜形成基因cpsQ,mfpA及毒力调控基因fur,rpoS,toxR诱导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诱导前相比,ftsZ、mfpA、mreB表达量分别下调了2.30倍、2.35倍、2.28倍,toxR表达量上调了2.16倍,而cpsQ(1.38倍),fur(1.13倍),minE(1.86倍),vmeB(1.27倍)的表达量均无变化。结果表明,亚抑菌浓度甲氧苄啶诱导能够导致与形态结构及毒力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