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和寥蓝齿胫叶甲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y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背小萤叶甲和蓼蓝齿胫叶甲是蓼科杂草的重要食草天敌,对蓼科杂草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本文系统研究了褐背小萤叶甲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其中包括自然种群消长,温度、湿度、光照和寄主植物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幼虫饲养密度的制约效应,褐背小萤叶甲对蓼科杂草的控制效果以及田间常用农药对褐背小萤叶甲的毒性测定。同时对蓼蓝齿胫叶甲的部分生态学进行了研究,包括蓼蓝齿胫叶甲的安全性测定,温度对蓼蓝齿胫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以及田间农药对该虫的毒杀作用。研究结果主要如下: 1、褐背小萤叶甲生物学特性 褐背小萤叶甲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取食叶肉及幼嫩生长点控制杂草,幼虫中以3龄幼虫为主要取食虫态。成虫可以多次交配,呈不连续产卵。成虫产卵以及2龄、3龄幼虫偏好叶背面,而雌雄成虫的取食对叶片正、背面选择性不明显。雄成虫、2龄、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负趋光性,而雌成虫对光照则不敏感。 通过室内强迫取食试验表明,褐背小萤叶甲属于寡食性昆虫,只取食蓼科的酸模属和蓼属植物,而对田间的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安全。在三明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田间全年有两个高峰,分别在5月上旬和7月下旬,有世代重叠现象。 2、温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温度17℃-33℃范围内,褐背小萤叶甲各虫态和世代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1龄、2龄、3龄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70℃、12.39℃、11.93℃、11.76℃、11.76℃、11.92℃和11.35℃,有效积温分别为72.91日度、35.08日度、59.95日度、70.23日度、53.94日度、57.45日度和370.80日度。 各虫态的存活率(y1)、产卵量(y2)分别与温度(X)均呈抛物线关系,产卵前期(y3)和产卵期(y4)均与温度(x)呈线性负相关关系。y1(世代)=-2.7725+0.2730x-0.0057x2,y2=-5410.7104+509.5553x-10.2991x2,y3=15.7477-0.4158x,y4=143.7193-3.7973x。褐背小萤叶甲实验种群在25℃时增长最快,种群增长指数(Ⅰ)最高,达到261.22,当温度达到35℃时,种群不能存活。综合存活率、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褐背小萤叶甲室内大量繁殖以25℃左右为宜。 6℃-8℃的低温冷藏结果表明,成虫耐寒性最强,蛹其次,卵最弱。按适宜冷藏的虫态看,成虫最适宜冷藏,其次是蛹,而卵不适宜,成虫和蛹在冷藏15d后仍然保持着近90%和近80%的存活率。 3、湿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湿度下,褐背小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明显不同,各虫态发育历期仃,)分别与湿度(x)呈抛物线模型关系,y.(世代)=53.8289一76.9243x+52.8215扩.成虫的产卵期、雌、雄成虫的寿命均以75%RH卜最长,分别达到59.25d、65.00d和57.19d,明显长于其他湿度。 各虫态的存活率饥)、成虫产卵量伪)、种群增长指数伽)均分别与湿度呈抛物线关系,yZ(世代卜一2.5649+s.5443x一5.591 lxZ;为二2325.496叶9314.079sx一6s37.32s9x2,y;=一1545.8207+5029.4885x一3500.7892x,。对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增长指数而言,高湿均表现出较低湿有利。不同虫态对湿度的敏感性表现不同,蛹对湿度的适应性强于卵和幼虫.综合各指标,褐背小萤叶甲的室内人工繁殖相对湿度以70%RH一75%RH为宜。 4、光周期对揭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周期对褐背小萤叶甲的卵和幼虫的发育历期影响不大,但对蛹期、产卵前期和世代历期有明显影响。光照12小时处理的蛹期、产卵前期和世代历期均表现最小。不同光周期下的卵和蛹的存活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大多在90%以上。而幼虫和世代的存活率则存在明显差异,以光照12小时处理的最高。 产卵期、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均保持较高水平。产卵期在50d石0d,雌雄成虫寿在50d一70d,产卵量在1000粒左右,但以光照12小时处理的表现最佳。不同光周期处理也都保持较高的种群增长趋势,24L:OD、1 SL:6O、12L:12D、6L:18D和OL:24D处理的种群增长指数分别达到244.75、343.28、526.06、433.81和342.巧,以光照12小时的增长最快。综合各因子,褐背小萤叶甲室内大量繁殖的适合光周期为12L:12D。 5、寄主植物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取食寄土植物不同,褐背小萤叶甲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均表现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嗜好程度。在酸模叶要上世代历期最短、各虫态存活率最高、成虫产卵量最大、成虫寿命最长、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种群增长指数高达470.29,在供试的植物中为最嗜好寄主.而杠板归则表现为发育历期最长、存活率最低、产卵量最少、种群增长指数最小,在供试的寄主植物中为最不嗜好寄主;表现较为良好的为皱叶酸模和长花要,种群增长指数分别达到275.18和220.30:接下来依次为齿果酸模、水要和小要,种群增长指数分别达到133.86、91.40和55.04。化验结果表明,褐背小萤叶甲的最嗜好寄主一酸模n一!·萝叶片的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以及果糖均明显多于中等嗜好寄主一水爹和较不嗜好寄主一杠板归。 6、不同饲养密度对揭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
其他文献
在时代的变化发展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也在飞速发展,器乐和民族音乐逐步交融、创新、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中新疆地区的音乐因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和音乐风格受到了音乐家们的关
农产品国际贸易是推动农业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应不断优化和提升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地位,创新农产品产业链整合模式。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并不
原油开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不断降低,原油中的溶解气不断分离出来。套管中的天然气不断积累,如果不进行恰当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引起一些生产事故的发生。针对套管气如
本论文以植物自身防御体系为出发点,在室内生测的基础上,结合田间观察,从忌避性和抗生性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新型油料作物亚麻荠对小菜蛾和甘蓝蚜的抗性及其机制,为我国大面积引
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 WD V)是联体病毒科玉米线条病毒属的成员。2007年本实验室首次报道了小麦矮缩病毒(WDV)在中国的发生。2007年我国陕西韩城大面积爆发小麦矮
以接种甘蔗花叶病毒北京分离物(SCMV-BJ)的发病玉米叶片为材料,RT-PCR扩增得到三段部分重叠并覆盖全长的片段,采用拼接的方法获得了T7启动子控制下的SCMV-BJ全长cDNA克隆pSCM
Rho族蛋白是Ras超家族最主要成员之一,已发现的有Rho、Rac、Cdc42三个亚家族近百种蛋白。大量研究结果表明,Rho族蛋白在调控与肌动蛋白骨架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并参与MAP激酶的
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AGP)行单纯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32例。A组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B组接受单纯修补术。结果: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中失
本研究对来源于中国的砂梨和加拿大温室与作物加工研究中心国家种质资源圃苹果和西洋梨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分离物和核果类上的樱桃
杆状病毒编码的几丁质酶基因(ChiA)为晚期表达基因,主要在感染后期参与降解虫体表皮中的组成型几丁质,促使虫体液化从而促进病毒的水平传播,杆状病毒ChiA基因的缺失与否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