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也关系到投资者的直接收益得失、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质量提高。股票市场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一直是管理层面对的艰难问题。目前,投资主体机构化已经成为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两个明显变化:过山车似的暴涨暴跌过程;机构投资者迅猛发展。伴随着2006年至2008年股市的泡沫、崩溃,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稳定市场的结论受到普遍质疑。本文研究集中于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与股价的关系,从机构投资者持股和波动、泡沫、崩溃、信息之间的关系上深入探讨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稳定之间的关系。这将不仅丰富机构投资者相关理论研究,对监管层如何实施有效监管、如何规范发展机构投资者具有重要启示。 本文首先探讨的问题是:机构投资者和股市稳定之间的关系是否一成不变?有怎样的规律性?实证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宏观、微观波动的影响因不同的市场状态而具有相似的非对称特征。牛市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显著增大股价波动,进入熊市后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减弱,到熊市后期影响已十分微弱。买、卖行为所含有效信息差异是导致以上现象的重要原因。 本文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是:既然机构投资者不能稳定股市,那么机构投资者能否导致泡沫,甚至崩溃吗?其内在机制是什么?通过修正DSSW(1990a)模型,发现当机构投资者发现股票存在低估现象时,考虑到其他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能够推高股价,过多的机构投资者都将提前进行购买,这种拥挤交易将导致股票价格超过基础价值。实证分析也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拥挤交易是2007年我国股市蓝筹股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另外,通过修正AB(2003)模型,发现每个套利者都将根据自己对崩溃风险的不同认识选择骑在泡沫上的不同时间。当套利者的累积售卖压力超过噪声交易者的购买能力时,股市将产生内生崩溃。反馈交易者并不影响最后崩溃时间,却影响套利者骑在泡沫上的时间。实证表明,机构投资者不仅选择骑在泡沫上,而且其售卖与2007年上海股市崩溃密切相关。 本文探讨的第三个问题是:既然机构投资者不能稳定市场,那么机构投资者必定只具有有限理性特征,那么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有效利用程度如何?本文紧接着从实证角度探讨机构投资者和信息的关系。首先从横截面角度对比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差异,发现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低于个人投资者,表明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可能是信息较充分利用的结果,个人投资者行为则具有更多的非理性因素;然后从纵向时间序列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有效利用程度。通过将机构持股与收益的协方差进行分解的方法,发现从较长期看,投资者交易吸收信息能力较强,有助于市场有效性提高。但从短期情况看,投资者受到前期的影响较大,吸收信息能力滞后,无助于市场有效性改善。另外相对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有效利用程度较高。 最后,本文尝试建立一个理论逻辑来阐释机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特征。从个体有限理性实现程度角度出发,通过增加投资者的异质性、崩溃风险等假设,分析一般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个体和群体的有限理性实现程度。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1)从宏观、微观两种角度动态分析我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影响的非对称性;(2)建立模型对我国股市蓝筹股泡沫产生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并实证机构投资者的拥挤效应是导致蓝筹股泡沫的主要原因;(3)建立模型动态探求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相互作用下的泡沫崩溃机制,并实证机构投资者不仅选择骑在泡沫上,而且机构投资者的一致售卖是股市崩溃的重要原因;(4)从横截面角度对比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差异,从纵向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利用信息的有效程度,以论证机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特征;并建立新的理论逻辑深入探讨机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