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际双方的交际意图是影响交际进行的关键因素,而本文认为交际意图的推理需要以态度为外衣。态度意义的研究最先始于心理学,它主要研究行为和态度之间的关系。随后,语言学家也开始关注态度意义。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态度意义,即:语音与态度意义的关系、语法与态度意义的关系以及词汇与态度意义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对影响态度意义的因素,即态度资源,缺乏清晰、系统的分类。为了弥补这一缺陷,Martin&White (2005)提出了评价理论并对态度词进行分类,主要研究词汇,尤其是态度词汇,是如何表达言者态度的。因此,近年来关于态度资源的研究多集中于词汇领域。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尝试对态度意义的语义特征、语法特征以及形式特征进行总结,从而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态度意义、了解态度资源。通过分析态度意义的特征,可以使态度资源更清晰明了。进而,言者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态度,听者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言者的态度。接着,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态度意义的特征,本文试图对态度意义的生成及识解进行个案研究,包括称谓语“亲爱的”、撒娇词“讨厌”、招呼语“还活着呀”和假咒语“格老子”对言者表达态度意义的影响,以及乔伊斯·基尔默在其诗歌《树》中所表达的态度意义。个案研究分别从言者和听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言者是如何表达态度意义,听者是如何正确理解态度意义的。由明示-推理过程可知,信息意图是识解交际意图的基础,在正确理解言者交际意图时,态度意义是语用外衣,可以证实听者对言者交际意图的推测,当言者与听者对交际意图的理解达成一致时,交际则成功。在本文中,交际意图主要体现在态度意义的特征上,也可以说是态度资源上,言者利用态度资源来表达交际意图,听者通过明示的态度资源推理言者的交际意图,从而正确理解言者的态度意义。因此,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结合态度意义的三大特征,对态度意义的生成及识解进行相对全面的解析,研究发现:1)不仅情感词汇可以表达态度意义,非情感词汇同样可以表达态度意义;2)态度意义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上,也体现在非语言层面上;3)态度意义是识解言者交际意图的外衣,同时也是交际意图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