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问卷调查与语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语言变异理论、语法化理论、语用化理论、主观化理论等语言学理论,对口头禅话语进行较为宏观的多维度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口头禅话语的语言形式特征、口头禅话语的来源与演化过程、口头禅话语的社会分布及口头禅话语的语用评价。作为说话人潜意识的条件反射,口头禅是人们对外界以及自我的认知经过心理加工,主观化后表征为一定的结构形式高度黏附于言语机制之中所形成的固定的语言反应模式,是言语交际者脱口而出的、并具有高频复现、语义弱化特征的话语形式。口头禅是在日常话语中普遍存在却又别具一格的言语现象,是人类心灵的莫尔斯电码,是探知人类内心世界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共收集到759位受试的口头禅话语使用信息,通过对口头禅的语言形式特征分析,发现:人们所使用的口头禅话语形式既具有多样性又体现集中性;口头禅大多由2-5字构成,短促有力;口头禅话语表现形式以短语居多、词语次之、句子再次、固定模式最少;大量口头禅话语形式中包含人称代词“我”或“你”,“我”、“你”共现的口头禅形式也不少见;含亲属词“妈”、“妹”、“爷”的口头禅形式极为常见;不少口头禅中含有外语表达形式,其中,英语式最多,亦有一些日语、韩语及英汉语码混用式口头禅。中、英文口头禅其来源都具有多元化特征,主要源头包括骂詈语、话语标记语、宗教术语与流行语。从本研究收集的数据来看,发端于骂詈语的口头禅数量最多,话语标记语其次,流行语再次,宗教术语最少。从骂詈语、宗教术语、流行语演化发展为口头禅的语言机制是语用化,而话语标记类口头禅的生成机制则是语法化。口头禅使用受制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主要社会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与地域。这些因素对口头禅的社会分布具体影响如下:①口头禅使用性别差异:与女性相比,男性使用口头禅数量更多,使用频率更高;男性所使用的口头禅形式更简短;男性对骂詈口头禅的使用更频繁;男性对话语标记类口头禅的使用数量与频率远低于女性。②口头禅使用年龄差异:在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年龄阶段人群中,青年人对外语类口头禅、流行语式口头禅使用最为显著;青年、中年人群都较多使用话语标记类口头禅;老年人所使用的口头禅中含有方言词汇现象较为普遍。③口头禅使用文化程度差异:在低、中、高三种文化程度群体中,低、中等文化群体所使用的口头禅一半左右为骂詈类,而高文化程度者骂詈口头禅只占1/5左右;低、中、高三个群体所使用话语标记类口头禅数量与频次无显著性差异,但所选择的话语标记语形式明显不同;文化程度高的群体对流行语类口头禅使用更显著。④口头禅使用职业差异:中学生口头禅形式多样,但群体共性明显,粗俗的骂詈语较多,外语词汇频现;大学生口头禅中流行语常见,“悲催”、“郁闷”、“纠结”、“我晕”为其典型;教师口头禅中骂詈语鲜见,但话语标记类口头禅极为普遍,如“是不是”、“对不对”、“然后”等:职业语言口头禅化现象也存在于一些行业领域。⑤口头禅使用地域差异:东北地区盛行的口头禅形式包括“哎呀妈呀”、“啥玩意儿”、“那家伙”等;川渝地区常见的口头禅形式包括“锤子”、“毛线”、“老子”、“龟儿子”等;广东地区则有“我顶你个肺”。口头禅亦并非一定是无用的废话、冗余的信息、语言的赘疣,口头禅话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口头禅在言语行为中能发挥开启话语交际活动、促进语篇连贯、填补语流空隙、连接话轮与夺取话轮、缓解受话人信息理解与加工压力、宣泄情感、彰显说话人的性格与态度等话语功能,适度使用口头禅有助于提升表达效果。但是口头禅话语不当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破坏话语内部成分间的连贯性、造成语言污染、沦为陈词滥调让人腻烦、损害人际关系等。基于对口头禅的表达效果的分析,提出口头禅使用的三条对策:适度使用良性口头禅;克服高频口头禅;去除恶性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