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化用SiC-MgAl2O4-Al无铬耐火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b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气化技术是我国基于自身能源特点引进、吸收并创新的煤炭清洁高值高效利用技术。40余年,其所用耐火材料的研究仍停留在Cr2O3-Al2O3耐火材料体系,未有重大创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持续支持下,本课题组率先提出和研究了潜力优势明显的碳化硅-氧化物复合无铬材料体系。为进一步改善无铬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抗渣性、抗氧化性等气化炉服役关键性能,本课题提出金属Al复合调控材料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以提升复合材料关键服役性能的思路,开展了金属Al复合碳化硅-尖晶石耐火材料(SiC-MgAl2O4-Al)的研究,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和气氛对材料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演化及其对关键服役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模拟煤气化环境的动态抗渣试验,验证了性能调控效果,分析了材料的损毁机理。探明了复合材料中金属Al在烧成过程的演化规律、最终产物物相及其对材料显微结构影响。对金属Al在氮气下的反应以及SiC-MgAl2O4-Al的显微结构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Al反应后在材料内部孔隙间生成了以AlN为主的AlON、(A12OC)x·AlN(1-x)晶须状的固溶体。明晰了金属Al对SiC-MgAl2O4-Al的界面结合强化机制。对SiC-MgAl2O4-Al的显微结构和物相观察,结合热力学计算和对产物的晶体学分析,推断材料中生成的AlN分别与MgA204生成MgAlON、与2H SiC生成固溶体,以晶须形式将碳化硅颗粒和尖晶石粒子桥接,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揭示了金属Al复合产生亲氧性更高的AlN提高SiC-MgAl2O4-Al的抗氧化性能的机理。SiC-MgAl2O4的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材料中AlN与SiC氧化存在竞争性,因AlN亲氧性高于SiC,其优先氧化保护了碳化硅;同时晶须使材料构成微孔化的显微结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氧化性气体的渗入,也有利于材料抗氧化性能的提高。阐明了 SiC-MgAl2O4-Al渣蚀界面致密尖晶石层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抗渣渗透性的影响。静态坩埚抗渣后的SEM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SiC-MgAl2O4-Al抗渣过程中Al的非氧化物组分降低了界面附近的氧分压,促使Mg蒸气压升高后迁移至反应界面处,形成了能阻止熔渣渗透的致密尖晶石层,提高了抗渣渗透性。明晰了 SiC-MgAl2O4-Al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显微结构演化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氮气下200~1 600℃热处理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分析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常温和高温抗折强度随着材料内Al-O-C-N晶须含量的增多和尺寸的增大而提高。<1 000℃,Al被氧化膜包裹,几乎未与N2反应,材料内无晶须生成,力学性能较低;1 000~1 300℃时,Al从氧化膜中逸出后与N2反应,Al-O-C-N晶须成核,力学性能开始提升;1 300~1 550℃,晶须发育长大,基质与SiC结合增强,同时与尖晶石的固溶反应加剧,力学性能再次大幅提升;1 600℃,Mg蒸气压升高,并参与二次尖晶石反应,促使晶须转化为板片状MgAlON,力学性能明显衰减。通过调整热处理温度,调控材料内Al-O-C-N晶须的物相组成、晶须含量和形貌等,实现材料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的调控,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辨明了热处理气氛与材料中Al-O-C-N四元体系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及其与材料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探明了氮气气氛下SiC-MgAl2O4-Al烧成存在尺寸效应,以及大尺寸材料烧成后易水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埋炭烧成的低温阶段气氛中氧分压相对较高,Al被部分消耗且被较厚氧化膜包裹,而氮气气氛烧成全过程氧分压低且恒定,参与晶须生成反应的Al源含量更多,且可自由扩散,导致生成的Al-O-C-N晶须分散分布材料内,晶须更多且更大,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折强度为相同条件埋炭烧成试样的2倍。然而,氮气气氛烧成的大尺寸试样,因低温时Al在材料表面形成了阻塞气体交换的致密层,在试样内部Al与酚醛树脂热解C反应生成了 Al4C3,造成材料水化开裂。通过调节烧成气氛,调控Al-O-C-N的物相组成、含量和分布,不仅可避免材料的水化,也可提升材料高温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揭示了 SiC-MgAl2O4-Al煤渣侵蚀损毁机理,探明了 Al复合对抗渣性能的改善机制。模拟煤气化环境下的动态抗渣试验结果表明,SiC-MgAl2O4-Al与渣仅在反应界面处发生反应,SiC被渣中FeOx氧化后与MgAl2O4生成Al2O3-MgO-SiO2-CaO低熔相向渣中溶解;发现材料表层的AlN、SiC被氧化后与周围尖晶石形成Al2O3-MgO-SiO2高黏玻璃相,同时侵蚀界面处因Mg蒸气迁移形成尖晶石致密层。上述高黏度玻璃相与尖晶石致密层共同在反应界面处构筑了具有“自愈合”功能的防御屏障,延缓了熔渣和气体向材料内部侵入,提升了材料的抗渣性。通过上述研究,对比氧化铬材料的性能发现,SiC-MgAl2O4-Al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绿色环保,具有作为水煤浆气化炉无铬炉衬材料的巨大潜力,其在实际煤气化环境下的抗氧化性需要进一步工业试验的评估。
其他文献
路堑是交通线路常见的路基断面形式,因断面构造特征较路堤更容易发生风致雪灾害。为了给实际道路断面形式设计和风吹雪灾害防治提供建议和参考,采用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开敞形式的路堑在不同风速下风致雪漂移堆积演化过程,分析了风速和路堑开敞形式对积雪分布和演化过程的影响,并基于路面积雪量和积雪深度评估了不同路堑抵御雪灾害能力。结果表明:当上风侧边坡坡度大于下风侧边坡坡度时,路堑路面积雪量最少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和安全性需求日益巨大,促进了信息加密存储材料和防伪材料的快速发展。智能响应材料因其独特刺激响应特性,可实现对信息的编程和加密存储,在特定的触发条件呈现动态信息。胆甾相液晶弹性体具有特殊的周期性螺旋结构,可呈现出与其周期性相对应的选择性反射色。因此,可以通过外力改变其周期性,进而获得具有力致变色响应特性的胆甾相液晶弹性体。然而,现有材料体系在色彩对比度和鲜
学位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在储能技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的开发和间歇性可持续能源的利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基于相变材料的光热电转换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是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也是推动相变储能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本文以相变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强化复合PCMs的光热电性能为目的,从金属有机骨架(MOFs)衍生碳材料的精细化
学位
Cu-Sn 瞬时液相烧结(Transient Liquid Phase Sintering,TLPS)连接工艺具有成本低、接头耐温高、导热和导电性好等优点,在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耐高温封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当前Cu-Sn TLPS连接工艺存在的问题(孔隙率高、连接压力大、连接效率低和接头的可靠性差等),本课题采用化学还原方法在Cu粉表面镀Sn制备高Sn含量Cu@Sn核壳粉末(60 wt.
学位
<正>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公认的有效的首选药物,大多数肾综患者对激素的治疗较为敏感,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容易复发甚至治疗无效。根据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可分为激素敏感型、激素依赖型与激素抵抗型,此类患者可归属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其中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dependent nephritic syndrome,SDNS)是指激素治疗有效,但是将激素减量或停用后即复发。当出现这
会议
随着工程装备的大型化和高性能化,以及人们面对资源能源开采的环境日趋严苛,使得人们对超高强度高韧性钢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1000MPa级高强度、高韧性以及经济型低碳超高强钢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地研究1000MPa级低碳超高强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关系,发展1000MPa级低碳超高强钢成分体系,并揭示超高强钢组织调控强韧化原理,为我国高性能1000MPa级低碳超高强
学位
抗生素在天然水体中的潜在基因毒性和低生物降解率威胁着各种生物的生存,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阿莫西林(AM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二级污水处理中难以降解。因此,本研究主要利用三维电极法对水中的AMX(AMX初始浓度150 mg/L、TOC初始浓度74.7 mg/L及COD初始浓度406.4 mg/L)进行有效降解实验研究。本研究首先对比了二维电极反应器(2D系统)和填充
学位
随着5G通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极速发展,对于存储元件、传感器件和逻辑器件等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但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后摩尔时代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已逐渐跟不上需求,自旋电子学器件凭借其非易失、快读写、高耐久、低功耗等诸多优点获得了众多关注。但相比半导体电子器件而言,目前大部分自旋电子学器件仍旧处于研发阶段,其性能远低于实际应用的需求,只有少数器件可应用于部分尖端领域
学位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因其吸光系数高、光学带隙可调、电荷扩散距离长等优势,在光电能量转换领域展现重大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最有竞争力的候选。然而,钙钛矿器件从生长到服役的全生命周期中,面临着界面缺陷、离子迁移、能带失配以及铅泄露等瓶颈,这些难题严重制约光伏器件的服役性能,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应用。石墨炔及其衍生物具有稳定的高度π共轭结构,丰富的碳化学键为化学修饰提供了多种路径和位点,有望
学位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破局碳中和问题的关键。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绿色氢能大规模获取的理想技术路线。开发高效廉价催化材料能够大幅降低电能损耗,显著缓解电解水制氢成本高的商业化瓶颈制约。利用单原子缺陷工程,从原子级层次理性设计、精准构筑与灵活调控活性位点是优化电催化材料综合性能与深入揭示电催化反应机理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单原子缺陷催化应用仍缺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