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报道了西藏产三种藏族传统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由四章组成,前三章是实验部分,分别报道了尼泊尔黄堇(CorydalishendersoniiHemsl.)、藏波罗花(IncarvilleayounghusbandiiSprague)和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interifoliaFranch.)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这三种青藏高原药用植物中共分离鉴定出33个化合物,其中1个是新化合物。第四章概述了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第一章为尼泊尔黄堇的化学成分研究。通过正、反相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药用植物尼泊尔黄堇的地上部分共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运用MS、1H-NMR、13C-NMR、DEPT、HMBC、NOESY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刺罂粟碱(1),普托品(2),新那亭(3),斯可任(4),tetrahydrothalifendine(5),9-methyl-decumbenineC(6),tetrahydroberberrubine(7),隐品碱(8),α-别隐品碱(9),6,7-methylenedioxy-1(2H)-oxoisoquinolinone(10),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11)和β-谷甾醇(12)。其中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为首次发现的分子骨架上C-9位连有甲基的苯肽异喹啉类型生物碱。另外,除化合物l和2外,其它9个生物碱(3~11)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我们还对对尼泊尔黄堇中的总生物碱进行了串联质谱分析。
第二章为藏波罗花的化学成分研究。从该药用植物的地上部分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为:异佛手柑内酯(1),6-甲氧基当归素(2),欧前胡素(3),花椒毒内酯(4),珊瑚菜素(5),水合氧化前胡素(6),rivulobirinA(7),齐墩果酸甲酯(8),咖啡酸甲酯(9),银桦酸(10),(D)-boschniakinicacid(11),对羟基苯甲酸(12),tert-O-β-D-glucopyranosyl-(R)-laeraclenol(13),5-methoxy-8-O-β-D-glucopyranosyloxypsoralen(14),前胡苷V(15)和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1→2)-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所有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我们还首次对藏波罗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共鉴定出39个挥发性成分。
第三章为全缘叶绿绒蒿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从传统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地上部分共分离纯化出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将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去甲血根碱(1),β-谷甾醇(2),3-羟基-齐墩果烷-12(13)-烯-30-酸(3),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4),木犀草素(5),胡萝卜苷(6),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7)和普托品(8)。其中化合物1,4和7为首次从该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
第四章为综述,总结和归纳了近年来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