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化写作”的意义和失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是对九十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思潮的系统考察和理论反思.个人化写作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二十七年文学的阶级性、政治性,使文学成为阶级和政治的写作,作家成了代言人,文学的独立性、作家的独特性被压抑.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在逃离了一场政治灾难后,其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吁求日益高涨,并在文学实践中得到体现.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当代文学的创作环境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作家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文化商业化、市场化的日趋发达和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影响,多年来一直被压抑的"自我"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文学的商品化、市场化为个人化写作提供了合法性证明.个人化写作在以下五个方面凸显了其鲜明特色:一、个人化写作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是与个人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密切相关的世俗性的小问题,是在"人生碎片"的叙写中展示当下人生.二、大多采用类似回忆录或传记式的写作方式,甚至是"碎片叙事"的叙述方式.三、个人化写作的写作动机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二是出于商业动机.四、个人化写作大多是站在小"我"的立场上,书写"自我"的个人感受与体验.五、由于找到了与读者心灵感情的契合点——陶醉于私人阅读的乐趣,因此那些水平年龄相仿、个人体验相似、心理需求相同的读者对它倍加青睐.但是,个人化写作也存在着明显的失重现象.首先是欲望化的价值取向:将个人化写作偏狭地理解为一种商业活动,将文学写作作为个人谋求商业利润与价值的手段,放大了文学创作"外在目的"中的个人功利取向.其次是私人化的写作姿态:个人化写作的某些作家放逐了对于社会人生的关怀而向文学艺术的娱乐作用一极无限倾斜,放弃了美与丑、善与恶的价值判断,以身体快感代替美感,把消费意识、享乐意识当作文学艺术的惟一价值准则.最后是世俗化的发展轨迹:个人化写作由"世俗化"走向"粗俗化"、"恶俗化",个人化写作在超越了对于文学的"神圣性"的单一价值向度的要求后,在自己功利目的的驱使下,作家执著地书写现代人膨胀的欲望、自私的追求、放纵的情欲,以一种"欲望化的叙事"消解了生活与写作的一切价值.个人化写作出现的人文价值的失落,提示我们在寻求文学价值的多重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较好的处理个人化写作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的关系问题.
其他文献
《再生缘》曾一度被清代的知识女性视为上佳的案头读物,但其价值却远不只仅为消遣之用.虽然是一部诞生于清代的女性创作文本,但因作者陈端生能自觉地站在女性立场,对封建社会
论文引言写到荒诞这一主题贯穿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所有流派,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荒诞的不同,以及荒诞的词汇学的辨析.然后正文从荒诞主题产生的原因、荒诞主题的作品分
本文以鲁迅的《译文序跋集》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该书基本情况的梳理,进而分析论证在现代视域下,鲁迅对新文艺的择取和文化选择。一.在简要梳理、介绍鲁迅译文序跋的基础上,综
中古诗歌从东晋枯淡的玄言诗向萧齐流畅自然的永明体诗的过渡,从魏晋的“雅”向齐梁的“俗”的过渡,发生在刘宋时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元嘉时期和大明、泰始时期。元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