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发作性额叶癫痫(autosomal dominant noctumal frontal lobe epilepsy,ADNFL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通常儿童期起病,可持续于成年期,发作与睡眠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夜发性、丛集性、短暂性运动性癫痫,常被误诊为睡眠障碍。ADNFLE一般依据临床特点诊断,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指标,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较为少见,头颅CT、MRI也未发现特征性的脑结构异常。正是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较大困难,且频繁的夜间发作,严重地威胁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究其原因主要为ADNFL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虽然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对ADNFLE家系的研究在位于染色体20q、1q的编码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基(分别为α4和β2)的两个基因(CHRNA4和CHRNB2)上发现异常,但存在一定的种族差异,且中国ADNFLE患者的基因异常尚未被发现。nAChR是一种离子通道受体,由α、β、γ、6等4种异质亚基组成的五聚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AChR主要为α2β4型。虽然已报道ADNFLE与CHRNA4和CHRNB2两种基因突变有关,但至今研究较多且与ADNFLE关系较明确的致病基因仍为定位于20q13.2的CHRNA4基因。
有鉴于此,我们假设中国ADNFLE患者亦可能存在CHRNA4的异常。这种异常可能造成其脑神经元上nAChR的结构或功能变化,进而导致ADNFLE起病。因此,本研究拟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6个家系及46例散发患者的CHRN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寻找中国人群ADNFLE的致病基因,探索ADNFLE患者CHRNA4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od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cSNP)的特征,阐明中国人群.ADNFLE发病的分子机制。
[对象和方法]
1.对象:临床诊断为ADNFLE甩的家系6个,夜间发作额叶癫痫散发病例46例。
2.CHRNA4突变的筛查:
(1)每例样本取200μl外周静脉血液,提取基因组DNA。
(2)全部标本运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CHRNA4的1~6号外显子片段。
(3)对PCR产物进行纯化,采用ABl3730测序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用利用相应进行比对分析。
3.统计: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本组ADNFLE家系及散发患者CHRNA4基因1~6号外显子片段均未发现基因突变(包括已报道的热点突变)的存在,。
2.在第五号外显子中发现四个碱基替换,909T→G、1440G→T、1458T→C及942C→T,均为同义替换。前三种突变在70例ADNFLE患者(包括家系和散发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均存在,942C→T仅在单个ADNFLE家系患者中发现。
[结论]
1.本实验成功地体外扩增了CHRNA4基因的1~6外显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未发现基因突变的存在,包括已报道的热点突变(S252F、S256L263insL、T265I)或其他位置均未见突变。提示CHRNA4很可能不是中国南粤地区ADNFLE患者的主要致病基因。进一步证实了ADNFLE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2.在CHRNA4的第五号外显子上发现4种同义碱基替换(909T→C、1440G→T、1458T→C和942C→T),前三种在本研究全部ADNFLE患者(包括家系和散发)及健康对照者中均存在,为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942C→T碱基替换仅在单个ADNFLE家系患者发现,虽然没有造成氨基酸的变化,但是亦可能影响受体蛋白质的丰度,从而参与组成ADNFLE的发病机制。但是否与ADNFLE具有相关性,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