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6例27髋的资料进行短期临床随访及分析,评价强直性脊柱炎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短期疗效。资料与方法:资料:本组病例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6例27髋。其中男14例24髋,女2例3髋,年龄22-62岁,平均38.4岁,右髋3例,左髋2例,双髋11例。强直性脊柱炎病史6-46年,平均17.5年。髋关节受累病史3-46年,平均14.8年。所有手术均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行双侧同期置换8例16髋,一侧翻修、另一侧置换2例4髋,右髋置换3例,左髋置换2例,两侧非同期置换1例2髋。采用假体类型:所有患者均采用非骨水泥髋和假体功能位设置。方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随访过程中使用Harris评分、VAS疼痛评分、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并通过术后髋关节正位片测量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来确定假体安装位置,通过SPSS系统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髋关节屈伸活动度、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评价强直性脊柱炎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最短为12个月,最长为24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髋关节屈曲平均47.22±40.26,术后3个月平均86.74±22.19,术后半年平均92.59±19.05,术后1年随访平均103.07±19.35。术前VAS疼痛评分平均3.70±3.09,术后3个月平均0.74±0.89,术后半年平均0.37±0.67,术后1年随访平均0.33±0.54。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51±15.47,术后3个月平均82.59±9.84,术后半年平均88.11±9.84,术后1年随访平均91.37±9.19。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假体外展角平均40.06±10.1,前倾角平均17.0±6.2。根据术前及术后3个月、半年、1年随访评分结果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柱状图表1-3)。根据Harris评分表,评分结果为优(90-100)14髋,良(89-80)11髋,可(79-70)1髋,差(<70)1髋。优良率92.6%。结论:非骨水泥型THA是治疗AS髋关节疾病一种非常有效地方法。它能够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AS伴有髋关节骨性强直或纤维性强直患者,股骨颈两阶段截骨法及假体的功能位设置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防止关节脱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