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国通过“重典治点”的方式,加大法律对以工业污染为主的点源污染的治理。2010年,全国污染普查报告表明,农业源污染逐渐替代点源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重大贡献因素。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侧重于工业污染和城市环境污染的防范和治理,忽视了农业及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此同时,为确保有限土地耕地面积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药、化肥、地膜一度作为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科技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高产量、高消耗”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取代传统耕作模式,农业投入品的过度使用和畜禽粪便、残膜等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显。当前,为全面推进我国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的法律防治迫在眉睫。法律的实际运行情况作为检验“纸面上的法”是否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法律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云南省具体城市农业面源污染法律实施情况作为田野调查的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对当地的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研究,从而为全国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借鉴。文章绪论中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与难点。文章正文部分第一章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概述,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危害后果以及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第二章是我国农业面源污防治法律制度现状,介绍了我国宪法及相关防治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云南省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第三章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实效的实证分析。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的形式,运用调查结果,从农业面源污染基础知识和防治法律的认知情况、防治法律的评价、影响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相关因素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的遵守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章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实效成因分析,分别从农户的文化水平、生产生活结构、法律意识、守法能力,农业部门的依法履职状况和相关防治法律的规定等六个方面探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实施现状的原因。第五章提出提升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实效的几点思考,包括提升农户的综合素养、加大法律宣传、完善防治法律、强化依法履职和运用经济手段激励守法行为等五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