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洗脱剂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多氯联苯的同步高效洗脱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e_px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电子垃圾的日益增长。我国在电子垃圾的拆解、焚烧过程中,由于技术与设备的不完善,电子垃圾中的铜、铅、镉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等持久性有机物进入土壤、地下水,使得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土壤修复研究不多,且大多是针对单一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对于重金属和疏水性有机物的复合污染修复研究较少,因此,对于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的相关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采用批量振荡平衡法,通过比较不同洗脱剂对重金属-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土壤的洗脱效果,选出最优的淋洗剂——皂素,并通过皂素、吐温-80和柠檬酸的混合,考虑浓度配比、洗脱剂pH和洗脱时间等因素,得出最优洗脱条件。另外再通过土柱淋洗的方法,研究所得的混合洗脱剂在更接近实际的条件下对更大量的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并考虑淋洗剂用量、淋洗速率、淋洗方式等因素对淋洗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淋洗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5g/L和20g/L的浓度下,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基两性咪唑啉、椰油两性咪唑啉、皂素和柠檬酸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Pb、Cd)和多氯联苯的洗脱效果,发现皂素对于重金属和多氯联苯的综合洗脱效果最优。(2)通过不同浓度配比的皂素与吐温-80混合对复合污染土壤的洗脱效果研究,得出当皂素浓度为12g/L,吐温-80浓度为10g/L时得出的对四种污染物的洗脱效果最优。得到Cu、Pb、Cd和PCBs的淋洗去除率分别为54.35%、61.13%、86.33%和80.27%。(3)通过不同浓度的柠檬酸与12g/L的皂素和10g/L的吐温-80混合对复合污染土壤的洗脱效果研究,得出当柠檬酸浓度为5g/L时,洗脱效果最佳。且得出该混合洗脱剂在pH为5时,对含有重金属(Cu、Pb、Cd)和多氯联苯的复合污染土壤洗脱6h,Cu、Pb、Cd和PCBs的洗脱率分别为88.32%、82.75%、94.89%和80.56%,各污染物洗脱率均达80%以上。其中三种重金属的酸可提取态(R1)和可还原态(R2)形态的去除率之和均达到90%以上,而可氧化态(R3)和残渣态(R4)的去除率则极低。(4)通过研究土砂比、淋洗剂用量、淋洗速率和淋洗方式等因素对土柱淋洗效果的影响,得出当采用700ml pH为5的由12g/L的皂素、10g/L的吐温-80和5g/L的柠檬酸配制成的混合洗脱剂对含有重金属(Cu、Pb、Cd)和多氯联苯的复合污染土壤进行土柱淋洗时,在土砂比为1/3、流速为2ml/min时,Cu、Pb、Cd和PCBs的淋洗去除率分别为92.87%、86.68%、96.23%和81.34%。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红掌优良品种相配套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盆栽红掌新品种‘YNG5’为研究对象,采用附加6-BA 2.0mg/L和2,4-D 0.2 mg/L的1/2MS培养基,探讨了外植体的灭菌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加之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水环境已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很久以来,点源污染被认为是引起地表水体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燃煤烟气中的SO2和NOx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前驱物。目前,燃煤电厂的主流脱硫脱硝方式分别为湿式石灰石-石膏法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这种串联式分级处理方式尽管可以满足污染物
【世界核新闻网站2015年9月11日报道】法国阿海珐集团(Areva)首席执行官菲利普·诺奇在2015年9月11日于伦敦召开的世界核协会(WNA)年会上表示,由于在2014年发生了创纪录的亏损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手屈肌腱损伤与粘连影响功能。在Hunter两期重建屈肌腱和硅橡胶套管人工腱的实验基础上,对9例进行了一次型套管腱修复,疗效满意。本文介绍了手术方法,并重点讨论其理论基础和
为了持续跟踪国内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与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5月14-16日,由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在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时所必须走的道路,是人类生产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城市作为聚集了绝大多数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城市的可持续性对全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