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国人主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使传统择偶观受到强烈地冲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择偶观展开研究,成果丰硕。但是,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择偶观的标准、重要性以及空间分布规律的文献相对较为匮乏。因此,本文尝试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女性择偶观在全国市域空间尺度上的分布规律,并进行实证研究,用以分析当代城市女性择偶观的标准及重要性排名。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设计调研方案和访谈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Python软件收集百合网上全国市域空间的择偶观数据,借助ArcGIS10.2软件平台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女性择偶观的空间分布格局。而后,通过SPSS19.0软件对襄阳市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访谈资料,对女性的择偶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当代中国城市女性一般倾向于选择21~35岁之间,身高171~180cm之间的男性作为自己的配偶,对其学历、婚史、收入及住房条件要求普遍不高。(2)全国市域尺度空间对比发现:东北、西南地区的城市女性要求理想配偶的年龄相对较大;不同地区女性在择偶过程中对于男性的身高要求与当地的人均身高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省会城市女性对理想配偶的受教育年限要求一般较高;仅有新疆西北部地区女性对于男性的婚史的要求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女性对理想配偶的月收入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具有一致性;东北和华北的城市女性对住房的要求稍高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3)热点分析发现:择偶年龄的高值聚居区出现在华北平原和辽宁半岛地区;择偶身高的低值集聚区位于东南地区;全国共出现择偶学历四大高值集聚区,分别为哈长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婚史要求并无出现明显的地域空间规律;月最低收入水平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致;住房条件要求高值集聚区出现在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区。(4)襄阳市的案例表明,城市女性对择偶观内容重要性的排名依次是:真心喜欢、认识途径、志趣相投、户籍、结婚需要、工作性质、人品性格。从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以及行业类型的对比中发现,女性在择偶观上一致认为真心喜欢最为重要,除此之外,则各有侧重。总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以一个理性的思维去择偶,更加注重自己的主观意识,更多考量对方的个人特征、发展潜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