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关键,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热爱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民利益观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主线和价值轴心。在其指导下的实践价值已为世人所共睹,它在我国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健康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它必将永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法宝。本文第一章从“人民”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分析人民的内涵及其政治地位的发展过程,来阐述人民利益观的深刻内涵和重要地位。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本文第二章分别从历史渊源、理论来源和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来分析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形成过程。邓小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出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和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进行了扬弃,紧紧抓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和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共同富裕”,提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利益观。本文第三章分别从树立共同富裕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严厉惩治腐败及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其与人民利益关系。本文第四章分析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理论在中国现今所面临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是毛泽东人民利益观在当代中国符合逻辑的发展,并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另一方面,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民众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