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肋骨骨折大鼠模型,观察辛伐他汀不同给药方式(急性停药、逐步减量给药、持续给药)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该类药物有无急性停药反跳,为临床合理利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骨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10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俯卧位手法扪及第六肋骨(切口位置:耳下缘2cm,脊柱旁约1.5cm),分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剥离骨膜,显露肋骨,眼科剪横向剪断肋骨,对位分层缝合。术后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给药1周组、减量给药组、给药4周组。对照组予以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DMSO)灌胃;给药1周组第一周10 mg/kg/d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灌胃,剩余三周予以DMSO灌胃;减量给药组第一、二、三、四周依次为10,7.5,5,2.5mg/kg/d SIM灌胃;给药4周组持续4周予以10mg/kg/d SIM灌胃。术后1,2,3,4周每周处死大鼠,取肋骨骨折部位行X线检测观察肋骨骨折对位愈合情况,HE染色分析骨折区域骨改建的状况,同时眼窝采血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核转录因子-κB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OPG/RANK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X射线检查:各组均对位对线良好,无畸形愈合及成角愈合。术后一周给药组较早出现骨痂;术后2-4周,随时间推移,骨折线变模糊,四周时减量给药组骨折区域与周围骨组织较为相近,部分髓腔已通。而给药1周组四周时骨痂仍较为明显。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显示骨折术后一周给药组较早出现小梁骨及软骨;随时间推移,各组小梁骨成熟、粗大,编织样及板层样骨开始形成,但四周时给药1周组编织骨及板层样骨形成慢于减量给药组及给药4周组,且骨排列方向不一致。ELISA检测结果:血清RANKL变化较OPG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给药1周组波动幅度大,第三周时达到最高,四周时降低;减量给药组四周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各周之间变化较缓和,可能与逐步减量给药有关。OPG经时变化曲线图显示在第二周时给药组OPG水平均升高,证实辛伐他汀促进OPG的表达,然而三周后回落,可能是此期OPG不再发挥主导作用。OPG/RANKL比值与二者单独变化相一致,减量组OPG/RANKL比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骨骨折模型具有非负重的特点,可用于试验用骨折模型。辛伐他汀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不同给药方式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影响。辛伐他汀的急性停药可能会减弱骨折愈合,逐步减量给药方式有利于骨折愈合,具体的信号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