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文化以其数字化与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在物质、制度与精神多个层面冲击着传统学习,促进了人类教育从原子转向比特、人本转向文本、精英转向大众、阶段转向终身和共性转向个性的系统变革。在此变革中,学生获得了学习时空的自由安排、身心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和学习交往的自由选择等选择的“自由”。 选择“自由”的本质就是“由自”选择。在学生作为主体的“由自”选择中,他们主体性的成熟性是决定能否作出正确选择的基础,是决定网络学习成败的“分水岭”。其中,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目的自控性等主体性不成熟的情况下,面对网络环境的诱惑,而各方教育力量的失洽、现实社会规则的失效时,就出现了诸如信息汪洋中的数码焦虑、知识河流中的智能荒芜、观念多元中的价值迷失、角色扮演中的人格异化和人机交往中的社会化障碍等主体性迷失所带来的认识迷茫、行为失范现象。 学生在网络文化中所发生的“反客为主”现象,其实质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丧失,由此提出网络文化活动要“返本归真”,回到育人、积极发挥主体性上来;网络文化的生态危机,其实质是主体性发挥的失控,由此提出网络文化活动要“网络慎独”,回到自律、正确发挥主体性上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网络文化中的迷失、膨胀,都要求重塑主体性:而且网络学习中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目的自律性等主体性发展的两极化倾向及其对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影响,又突出了学习主体性的重塑的重要性。同时,网络技术限制与现实规则约束对拯救主体性迷失的无奈,更加凸显重塑学习的主体性的必要。 人的不确定性,奠定了重塑学习中主体性的可能。考察证明,网络学习具有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功能、网络文化中的师生交往有助于增进主体间性,由此表明网络文化活动中具备重塑学生主体性的实践可能。 基于重塑网络文化中学生学习的目的自控性等主体性的必要与可能,针对学生在网络“由自”下学习主体性的迷失问题,在重塑网络文化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中,首先是要引导自主建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要通过网络资源开发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再是是通过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性;最后是要通过互动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达到重塑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