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公司业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企业最为重要的目标。可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业绩的增长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只有资金得到融通和积累,企业才有利润的形成、财富的积累与再投资。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在不断地完善,可是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企业的成长速度,企业得不到充足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和再投资,融资约束成为了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商业信用(trade credit)是由于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卖方允许买方在获得货物后可以不必立即支付货款,而是延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支付,这就相当于卖方赋予买方的一个短期融资,可以替代银行存款,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大约为8.05万亿,总负债大约为22.65万亿,商业信用占到了企业总负债的36%,可见商业信用作为非正规融资广泛地存在于企业中。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以"扣除所有资本成本才真正创造了股东财富"为理念,计算时,不仅核算了债务资本成本,也考虑到了权益资本成本,提醒经营者和股东,只有当税后经营净利润大于全部资本成本时,企业才能真正创造价值。另外,EVA通过对财务报表项目的科学调整,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失真程度,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公司业绩。商业信用是否通过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公司业绩EVA指标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产权性质和规模的公司中是否不同?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非控制国有股权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中,这些民营企业中的非控制国有股权会对商业信用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为了研究上述问题,本文以商业信用的融资性动机理论、替代性融资理论、再分配理论等为依据,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商业信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在所有权性质、规模不同的企业,这种提升作用的不同。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意义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重点对商业信用、经济增加值EVA两部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对文献进行评述。第三部分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提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三个假设,即商业信用对不同性质企业的EVA的影响。第四部分研究设计,本部分选取2010-2014年全部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EVA作为被解释变量,商业信用作为解释变量,融资约束、所有权性质、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年龄、成长能力、行业性质和年度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本部分采用大样本统计方法,运用Statel1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实证结果分析、稳健性检验和进一步研究。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本文的局限性。政策建议包括:规范商业信用制度,改善商业信用环境;在销售合同中加入债务重组条款;将EVA指标融入到业绩考核中;继续全面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本文得出的结论有:(1)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商业信用可以提高公司业绩EVA。(2)商业信用对公司业绩EVA的影响,对于民营企业和规模小的企业更加显著。(3)与含有非控制国有股权的民营企业相比,商业信用对EVA的促进作用在未含有非控制国有股权的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包括以下三方面:(1)我国学者研究债务融资是否影响公司业绩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债务融资总量和银行借款上,然而,商业信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短期融资,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鲜有学者研究,本文主要从融资约束角度分析了商业信用对公司业绩EVA的影响。(2)借鉴我国多位学者的研究,构建适合我国的融资约束指标。(3)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混合所有制的全面推行,非控股国有股权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目前的文献对于非控股国有股权的研究非常少。本文通过分析非控制国有股权对商业信用与公司业绩两者关系的影响,可以为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1)在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上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因素,可能会影响研究的结果。(2)借鉴学者以前的研究,构造了适合我国的融资约束模型,可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按照利息保障倍数和公司规模进行预分组,这其实也就是默认了利息保障倍数和公司规模对融资约束的决定性影响,但是企业融资约束的原因并不能单单归结于以上两个影响。(3)本文使用的EVA指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在计算股权资本成本时,使用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考虑到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过大的特点,市场风险溢价使用4%,这可能导致计算的EVA指标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