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率先出现了一场名为“公共新闻学”的运动。这场运动肇始于新闻传媒业界,并对20世纪最后10年的美国新闻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时,一些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意识到19世纪以来形成的报道模式在巨变环境中已不能适应需求。于是,他们开始探求一种与以往迥然相异的报道模式——公共/公民新闻报道方式。对于这个新兴的事物,人们在对它给予热切关注之时,却很少能对它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而学界对公共新闻的研究也多局限在对个别突出案例的定量分析和实践现象描述的堆积,少有对其的系统研究和理论阐述,这给公共新闻运动的下一步实践和理论发展都带来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就此,本文对公共新闻运动的实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阐述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分析其崛起背后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根源,对其遭遇的困境和挑战予以陈述,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能对我国的新闻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给予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中,本文对公共新闻的哲学、经济、政治、新闻学背景的系统分析,尚属同类论文的首创,其间虽有不严谨之处,但也为公共新闻的研究开辟了另一条道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大致按照公共新闻实践概述、特点分析及概念界定、理论背景分析以及对其反思和展望来展开的。 首先,文章具体介绍了美国公共新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对美国新闻业界公共新闻实践、学界研究及新闻团体三方面的分析来概述公共新闻发展的历史。在美国新闻业界实践中,重点介绍了几个主要并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新闻案例来说明美国公共新闻发展的概况。通过对《威奇塔鹰报》的“选民计划”及后来的“人民计划”,以及《夏洛特观察者》的“教育计划”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新闻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来展现公共新闻在美国发展的历程。公共新闻从选举报道开始,后经过一般社区问题的报道,最后发展到特殊社区问题的报道;由一开始的特殊事件运动变成一种日常的报道形式,都反映了其逐渐被主流新闻界及社会大众接受的趋势。其后,介绍了学界对公共新闻的研究,对主要学者研究及重要著作做了粗略回顾,并对公共新闻研究方向做了一般性预测。最后,本章介绍了其它新闻机构的公共新闻活动。主要包括皮尤公共新闻事业中心、凯特林基金会、奈特基金会等的设立,以及詹姆斯·巴腾其人和“詹姆斯·巴腾优秀公共新闻奖”,这些组织和个人均对公共新闻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由于对公共新闻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本文试图用公共新闻在实践中展示的特点来定义它。由此,本文分析了公共新闻四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对公共议程的回归、新闻机构介入公共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在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多元意见、对事件长时期、大规模的深入报道。公共新闻远不止这些特点,这里只是将最突出的部分来加以分析,而忽略其它不太显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形式逻辑方法来定义公共新闻——为了激起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由新闻机构与公众、公众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围绕公众议题进行讨论,并促进社会问题解决的一种报道方式。这个概念只从最基本的方面定义了公共新闻,其中还有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的商榷。 接着,本文对公共新闻产生的背景和促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政治、经济以及媒介自身状况的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形下,要维持以前的报道形式已不可能。于是,公共新闻的变革由此产生。从社会哲学、经济、新闻学以及直接来源方面分析了公共新闻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本文最具理论创新的部分。从社会哲学方面来说,为填补新自由主义解释现实的软弱,以及个人主义在西方发展到极端所带来的负面效果,社群主义开始在西方世界挑战传统理念。社群主义是对社群生活方式、行为以及社群精神、价值追求的概括和总结,它提倡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反对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鼓吹公益政治学,认为公共利益优先个人权利,鼓励社群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生活,这为公共新闻提供了内在的哲学基础。另外,资本主义媒介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促进公共新闻产生的经济动力。正是为了扩大媒介市场份额,争取公民对新闻再次燃起兴趣,公共新闻才在一系列的财团支持下开始了实践。然后,半个世纪前提出的社会责任论则是公共新闻的新闻理论来源。它主张新闻界应当权利和责任统一,为公众提供一个交流评论与批评的论坛,反映社会组成群体的意见和态度,这些要求都在公共新闻的实践中得到了展现。最后,公共新闻的灵感直接得益于杜威和李普曼对民主和新闻角色的争议。针对当时民主政治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杜威和李普曼分别指出了新闻机构在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李普曼认为,新闻机构在几乎不能对现状做出改变,因而应该将政治交由菁英阶层来统治。而杜威则认为,新闻机构应起到沟通政府和公民的作用,通过告之公民来使民主生活更顺畅,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导下,早期的公共新闻实践者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实践。应当指出,由于公共新闻内容庞杂,其理论根源也很难一一厘清,这里只是将对其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作了一个初步分析,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能发现更深厚的理论根基,为公共新闻提供更强的理论解释,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一现象。 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对公共新闻做了一个反思和展望。虽然公共新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它的批评也一直不绝于耳。通过对这些批评意见的分析和反思,能使公共新闻进一步认清自己前进的方向。首先,一些人提出公共新闻只是在迎合公民的个人需要,而非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它是消费主义对新闻业的再次侵蚀。通过对公共话题的“公共性”进行分析,人们认为无论讨论的话题公私与否,只要进入公共领域进行讨论和交流,那它就是公共的讨论。其次,如何处理媒介企业私人利益与公众公共利益也成为公共新闻实践面临的难题。公共新闻认为,在各方利益博弈中能最终实现公共利益。在公民权利讨论上,公共新闻认为其讨论的方法能为更多人接近媒介的机会,反对者则认为由于各个群体媒介使用能力的差别,根本就不能达到公共新闻倡导者所谓的“平等交流”,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待媒介采取的提高媒介素养行动,更多的将倚赖社会领域的全面变革。最后,公共新闻对地区事务的过分关注,忽略国家或国际层面的问题,也招致了反对者的批评。 在对公共新闻的展望中,首先探讨了新技术为公共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在结尾,则对公共新闻的终极目标实现给出了一个乐观的预测,认为公共新闻正在并将进一步融入主流报道模式,实现自身的合法化。此时,它也就实现了自身目的,淡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