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特殊过渡时期,在这期间,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场全面的社会结构变革,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更是一场全社会思想观念、政治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的变革,而价值观作为人的思想观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价值观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引领改革前行的方向,制约科学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和探讨社会转型期人的价值观嬗变与建构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人的价值观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从传统的、单一的价值观向错综复杂的现代多元价值观的转变;从注重集体、轻视人的个性发展的价值观向注重个人的发展、强调个性解放的价值观的转变;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向义利并重的价值观的转变;从因循守旧的价值观向开放进取的价值观的转变。这种价值观念的变革,对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导致了价值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促进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其次,它促进了人的现代化,形成了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最后,它增强了人的自主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然,人的价值观念的变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渗透、新旧体制转型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乏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从而导致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的价值观念出现一系列的新问题。诸如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泛滥,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拜权主义价值观的猖獗,滋生了腐败现象;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膨胀,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享乐主义价值观的抬头,助长了消费主义盛行。因此,克服社会转型期人的价值观问题,建构科学的价值观体系对当前中国社会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科学价值观体系的建构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的价值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