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力也逐渐提升,但近年来受到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影响,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已经难以依靠传统的产业动能维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纵观历史,科技创新革命无疑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格局变换,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为了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一系列激励性财税政策制度相继诞生。对我国而言,在粗放型增长方式贡献日渐微弱的背景下,国家把创新驱动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更是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且将财政政策作为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主体主要由以下机构组成:政府机构、科学研究所、高等院校、企业组织、社会团体或个人。从科技创新主体的自身特性出发,可区分它们在市场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政府机构作为权力的执行机关,主要负责科技创新制度的公布以及政策实施的监督;科学研究所作为创新研发最主要的平台,致力于原始性创新以及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高等院校则是构建科技创新主体网络的桥梁,不仅为其他主体输出大量高素质科技人才,还能与其他机构协同参与科技创新的研发活动;社会团体及个人则组成新生力量,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贡献微薄之力;而企业作为市场中最为庞大的团体,是唯一将创新产品带入市场的传递者,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竞争意识,无疑使其成为科技创新活动至关重要的主体。但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具备正外部性、技术外溢性等特点,使得财税政策工具解决市场失灵成为必要。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从财税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机理出发,结合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研究如何完善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的不足。 基于此,本文将从我国科技创新理论内涵出发,联系我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方法考察财政科技资助和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各阶段的效用及强度,比较分析我国各地区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方面的差异,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建议。本文结构框架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旨在揭示全文构想与框架。首先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其后较为详细地梳理了有关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其展开评述;之后就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介绍;最后纵观全文,列举了文章内容中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为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部分。此章节从创新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对国内科技创新理论进行解读,概括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内涵,定义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基本范畴,从中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主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且具有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基于此,本章进一步探讨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以及风险性,从理论上说明政府介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最后结合图表分析了我国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机理,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矫正外部性、增加科技创新投资、降低企业R&D投资成本、分担企业投资风险等四个方面。 第三章主要描述了我国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框架与企业创新现状。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规模、结构以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情况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政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首先,主要针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规模与结构展开分析,比如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整体情况,R&D经费支出结构、经费来源以及投入强度等,发现虽然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总量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在总体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阶段需求,但是财政科技投入强度、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较低,且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例一直较少,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创新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其次,本章对近年来支持我国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总结,其中主要涵盖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最后,初步探索了我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基本情况,其中不仅涉及我国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及资金构成情况,还从R&D经费投入强度、人力投入、创新产出三个方面比较了我国各区域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差异。总体上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但是从区域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来看,无论是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的比较,东部地区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占有显著优势,以上情况说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已出现严重倾斜。 第四章主要运用计量模型对财税政策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效应进行分析。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从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到产品市场化的复杂的系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指标衡量科技创新能力,而政府也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因此,本文将企业科技创新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以财政补贴和主要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因素,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整体以及各区域的创新激励政策效应,并得出以下结论:财政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三个阶段均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作用强度不同。在创新研发阶段,财政支持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效应更为敏感;在成果转化阶段,财政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均呈现出显著的正向激励,且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科技创新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在产品市场化阶段,政府财政补贴仍然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而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第五章为完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建议。本部分从建立以阶段管理为取向的科技创新财税政策体系、增加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倾斜性科技创新财税政策、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估体系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包括:在科技创新前期稳定增加财政科技拨款;在研发阶段、成果转化阶段注重财政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使用,主要以财政补贴方式促进企业研发阶段以及产品市场化阶段的科技创新,以税收优惠方式促进成果转化阶段的科技创新;在成果转化阶段加强税收优惠力度,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政策,着重加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其他方面,可设立人才激励机制、增加人才集聚财政支出、增加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实施倾斜性科技创新财税政策、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估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