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1950-2012年间的厄尔尼诺事件及其大气影响根据其不同的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空间分布型分为两类进行初步讨论。一类为东太平洋(EP)型厄尔尼诺,也被称作传统型厄尔尼诺,其特征是最强的暖海温异常分布在nino-3区(5°S-5°N,150°-90°W)。另一类是中太平洋(CP)型厄尔尼诺,在其它研究中也被称为暖池型厄尔尼诺、El Nino Modoki等,其特征是最强暖海温异常区位于日界线附近(5°S-5°N,160°E-150°W)。主要结论如下:(1)将两类厄尔尼诺按海温指数的峰值是否在冬季(CP型分为峰值在秋、冬、春)进行分类比较,峰值在不同季节的厄尔尼诺其海温异常、向外长波辐射(OLR)、大气环流场的分布和演变都有很明显的不同。峰值在冬季的EP型厄尔尼诺的海温异常更强,同时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从IOD型向海盆模式转变的过程也更明显,热带地区对流活动和OLR异常的分布和演变基本与海温变化相吻合,赤道上空的西风异常和菲律宾海反气旋也更加明显。CP型的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峰值在发展年秋季时,不但海温异常是最强的,热带印度洋的中部区域也出现了比峰值在其它季节时明显的海温异常。(2)波作用通量显示,在冬季EP型厄尔尼诺年中高纬度Rossby波的能量传播比CP型更加强盛,尤其是在太平洋上的能量活动中心比CP型更加明显;在夏季无论是EP还是CP型厄尔尼诺年波作用通量的强度都比在冬季时弱得多,Rossby波频散强烈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风带附近,但EP型仍然比CP型要强。(3)将两类厄尔尼诺年11-3月和5-9月的NAO指数分别进行合成,结果表明冬季12月和2月EP型NAO指数为正CP型为负,其中最明显的是12月;夏季5月、7月和9月EP型NAO指数为负CP型为正,其中最明显的是7月。(4)本文利用美国NOAA地球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开发的AM2.1大气模式模拟了两类厄尔尼诺大气环流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模式模拟的大气环流异常基本上与再分析数据吻合,这表明大气对两类厄尔尼诺非绝热加热的响应可以很好的解释观测中两类环流场异常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