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手段,系统分析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以期对脑梗死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做出客观的评价。 方法:检索VIP、CNKI、万方电子数据库、Pub med从建库至2015年12月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的进行文献筛选过程,按照相关制定的排除与纳入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初筛和全文筛选,对最终满足条件的文章的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制定标准的文献进行相关分析,设计相关因素从文献中提取数据制作表格。对所提取的数据使用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2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统计因素间合并数据后统计量之间均数差、相对危险度及其95%的可信区间。 结果:经过对文章的筛选,截止至2015年12月,符合检索条件全部纳入标准的文献总共是有21篇,所纳入文献Newcastle-Ottawa量表评分5—8分,一共纳入18239例中国脑梗死病人,其中脑梗死后发生出血转化1572例,发生率为8.6%。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中,大面积梗死、梗死部位在皮质、合并有房颤、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以及入院后行溶栓治疗均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但是,考虑到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因而不能完全排除偏倚等相关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结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中,梗死面积([RR=8.30,95%CI(6.61,10.43),P<0.00001])、梗死部位([RR=4.35,95%CI(2.26,9.46),P<0.00001])、合并有房颤([RR=4.0,95%CI(3.44,4.66),P<0.00001])、糖尿病病史([RR=1.94,95%CI(1.48,2.54),P<0.00001])高血压病病史([RR=1.65,95%CI(1.06,2.57),P=0.03])、溶栓治疗([RR=2.00,95%CI(1.61,2.48),P<0.00001],)均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在卒中病史、性别无显著差异、而患者年龄则需要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同时尚不能完全排除例如发表偏倚、样本数量限制等相关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上述结论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入,增加论证强度,这些因素无可避免的引起了这篇系统评价在临床价值方面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