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较为系统地研究不同性状与栽培稻抗旱性的关系,利用基于土壤水份梯度的抗旱性鉴定方法与设施(罗利军,2005),调查了148个栽培稻品种和76个以中413为背景的多亲本导入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分析了水旱条件下各材料的产量与不同产量因子的相关和回归,以及不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二是探索栽培稻对不同水层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在PVC根管中种植典型水旱稻品种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较为系统地研究不同性状与栽培稻抗旱性的关系,利用基于土壤水份梯度的抗旱性鉴定方法与设施(罗利军,2005),调查了148个栽培稻品种和76个以中413为背景的多亲本导入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分析了水旱条件下各材料的产量与不同产量因子的相关和回归,以及不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二是探索栽培稻对不同水层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在PVC根管中种植典型水旱稻品种及其派生的导入系,研究在7种水分梯度下水、旱稻对不同水分条件适应性的生理和遗传机制,准确鉴定水稻和旱稻营养和生殖生长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范围。研究结果如下:1.在水份正常与胁迫条件下,供试材料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干旱使产量显著降低,从影响产量的因素来看,主要是百粒重和结实率的下降。2.在旱胁迫下148份抗旱品种的相对结实率呈现正态分布,相对结实率为1左右的最多,0.5以下以及1.5以上的较少,80%的抗旱品种在水旱两种处理下的结实率基本相当。对76份以中413为背景的导入系的抗旱鉴定结果表明,75%的材料的抗旱性超过轮回亲本中413。只有19个株系的抗旱系数比中413的抗旱系数低,仅占材料数的25%。3.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在正常和干旱胁迫下栽培稻产量形成的4个重要因素与产量形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其中正常灌溉条件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9.564+11.304X1+2.026X2+0.046X3+2.722X4,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2.590+12.510X1+1.413X2+0.034X3+1.270X4,方程中X1,X2,X3,X4分别代表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百粒重。4.在旱胁迫下植株叶水势和冠层温度与单株的减产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16*和r=0.324*,均达显著水平,说明旱胁迫下的叶水势和冠层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栽培稻的抗旱性。在旱胁迫下,早稻主要表现叶水势高,冠层温度低,抽白穗。水稻主要表现卷叶,生育期延长,叶片枯死。5.水分生态幅研究表明,由中413派生的导入系材料的生态幅较宽,在7种处理下的产量水平相当。生态幅最窄的是水稻材料特青/紫恢100导入系株系,在干旱胁迫下平均减产68.78%。节水抗旱稻旱优3号表现很好的水分亏缺补偿能力,在深水和干旱下都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6.深层根在总的根系中占的比例与品种的抗旱性关系密切,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的抗旱性。
其他文献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真菌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我国小麦地方品种蕴含丰富的抗白粉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抗病基因,是培育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的基础。小麦地方品种QZ180对白粉病有较好的抗性。 本研究对QZ180所含抗白粉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标
微量营养元素失衡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给个人和国家及整个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的负担。植物育种策略,尤其是籽粒富集矿质元素水稻育种被认为是克服当前微量营养元素失衡的最经济和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香黑糯195/中花紫香糯”组合的F_2群体188个单株和F_343个家系,探讨了水稻籽粒Fe、Zn、Cu和Mn 4种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关系,并对籽粒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分析
我国在油菜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多项世界公认的成果,为国际杂交油菜研究和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发现了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Pol CMS)。随着对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的不断深入,2005年宋来强等证明了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之后洪登峰用不育株(Rs1046A)与恢复系195A-14杂交F2代的20个不育株与临保系7-5测交,结果后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产量占全国粮作物产量的40%以上,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40%左右。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水稻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和分蘖力等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分别检测到影响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和剑叶宽的农艺性状2、2、4、4、4个QTLs,并分别解释各表型性状总变异的50.6%、74.9%、34.1
为了探索一种高效可靠的芸薹属植物核型分析方法,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甘蓝黑叶小平头为材料,分别从其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ot-1 DNA,用生物素标记做探针,同时用地高辛标记的rDNA做探针,对两种材料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分别做单色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通过对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的单色荧光原位杂交,将Cot-1 DNA杂交带定位于第1,5,7,9和11号染色体长臂,第4,6,8,10,12,15,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而水稻灌溉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近50%。在水稻生产中选用水分高效利用品种,并实行节水灌溉栽培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在防雨棚下进行盆栽试验,选用10个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和4个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水分高效利用品种的快速、简单、初步筛选的指标及方法,并以水分利用效率(
本文研究了播期对油菜生理生化代谢、产量、品质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平均气温、积温对油菜生长发育,角果发育、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建立积温与各个生育指标的模型,找出油菜生长发育的关键温度指标,为探讨油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播期对油菜生育进程的影响9月1日至11月15日期间6个不同播期处理的油菜全生育期需经历180-250天。不同年份以苗期和蕾薹期差异最大,平均差距分别为32.5、30.5
通过远缘杂交可以综合亲本种的适应性,创造出新的适应性,丰富基因库、拓宽生存环境,进而促进基因组进化和新物种形成、创造新种质。原生质体融合能有效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合、性器官败育等问题,是有性杂交的补充。体细胞杂种不仅可以实现核DNA重组,也可使胞质基因实现重组,为遗传改良或创造雄性不育材料提供了一条捷径。本研究进行了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2n=36,AABB)、埃塞俄比亚芥(B.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引种最为成功的外来物种。由于其种质资源匮乏,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很难培育出在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方面有突破性的新品种。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对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有促进或干扰作用的有关基因导入栽培的陆地棉基因组中,是培育棉花新品种和创造出棉花新的转基因雄性不育类型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实验室已经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由于其根系再生能力差,移栽成活困难,生产上常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技术,以解决棉花移栽成活困难的问题,使棉花生育期提前。但即使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缓苗期仍至少有15d,不仅影响了棉花早发,同时也影响了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所占的比重,因而培育出生根力强的棉花新品种,对于棉花移栽早发、耐旱、防早衰、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