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复制无创伤性兔煤工尘肺模型,验证此模型的可行性,实用性;对成功复制的无创伤性兔煤工尘肺模型不同时期的HRCT图像与病理结果行对照,分析煤尘肺在兔肺HRCT特征与其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由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3kg,完全随机分为5组,每组内任选5只作为煤尘肺组实验对象,新生儿喉镜引导下将煤尘混悬液灌注于兔气管内,煤尘组兔气管内注入100mg/ml(灌注量2ml/kg),间隔一周,再次注入同剂量煤尘悬液,每组内另3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同的方法、剂量给予生理盐水对照。注药前及后的2周、1月、2月、3月、5月时分别对各组兔行CT扫描,高分辨骨重建算法图像采集,重建层厚2 mm,重建间距0.6 mm,窗宽1350Hu,窗位一500Hu。在肺窗上对磨玻璃影、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结节影及蜂窝状影进行记录。双肺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及Masson三联染色。在每张组织切片上随机选取五个视野,各期病理进程的表现根据Szapiel方法对肺泡炎、肺间质纤维化、局限性肺气肿(煤斑、煤结节)等肺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染煤尘组兔全肺多处出现直径1-3mm点状、片状黑色尘斑,切面示:主要集中在支气管周围,肺间质内大量煤尘颗粒,成纤维细胞增生,染尘组兔HRCT连续观察发现肺内病变成明显的进行性进展,早中期(2周-1月)肺内主要出现磨玻璃样密度影、实变影及结节影,实验后期(3月-5月)的煤尘肺主要出现异常扩张的支气管、肺蜂窝状改变等HRCT表现,兴趣区切片上可以找到相应的病理改变,部分病例胸膜可见受累,所有观察时间点各实验组统计结果:2周时rs=0.812,P<0.001;1月时rs=0.795,P<0.001,2月时rs=0.841,P<0.001,3月时rs=0.644,P=0.002,5月时rs=0.681,P=0.001,HRCT表现与病理进程均有相关性;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期无上述改变。结论:复制无创伤性兔煤尘肺模型是可行的,简单、安全;HRCT能反应兔煤尘肺的影像学动态变化,各期病理进程在HRCT上可观察到、检测出;兔煤尘肺模型的各期HRCT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