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价理论看师生对话中批评话语行为的多声性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iy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以马丁与怀特在1960年代提出的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具体以介入子系统为理论框架,分析师生对话中的批评言语行为的多声性。在文中,批评言语行为指的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或表现而表达自己的不满或不赞成,以期其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而做出的一种言语行为。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师生交流,而是一个多声的互动。   本文录音、转写了12段师生对话作为语料分析其主要的多声性特征,其中师生均来自浙江省乐清市乐成第一中学初一年级。文章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以回答下列问题:   (1)多声介入中的对话紧缩与对话延展在批评言语行为中的分布和频率有何特征?   (2)老师和学生是如何在词汇、句式以及语篇上实现对话延展和对话紧缩?   (3)对话者采取这些多声介入资源能实现怎样的人际意义?   通过对语料的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总结出在批评言语行为中,多声介入资源的分布与频率有很大的差异性,但同时又有一些相似性。句式比如强势/弱势命令句、语用嬗变、反问句等,以及会话结构包括三步会话结构和二步会话结构也可以实现对话紧缩和对话延展。这些语言方式如词汇一样可在批评言语行为中实现人际意义,只是这三者相互之间的频率有所不同,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分布也有所差异。   本文为评价理论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体裁即批评言语行为,突破了以往评价研究以书面材料为分析对象的界限,促进了评价理论的研究。同时,从词汇、句式以及会话结构上探讨人际意义为介入系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从而丰富了介入系统研究。并且,本文为探究多声性提供了试探性的研究。
其他文献
牙买加·金凯德被誉为当代西印度群岛最重要的作家,她的作品是当代后殖民文学“从边缘向中心回写”的书写策略的典型代表。1996年的《我母亲的自传》是金凯德最重要的代表作,是